本书系作者刘征胜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的精品合集,共辑录80篇,归为进取、情怀、休闲三大部分,另附有前序和后记。作者以详实细腻的笔触,多角度书写个人成长和经历环境的美好。辑选作品主题鲜明,取材广泛,以故土、学校、家庭等场景为主,在文字中倾注真情实感。其中大量的文字描述故土的风情、人物和美食,展现出炙热的桑梓情怀。另有不少的文字围绕家庭或家族展开,传递出尊老爱幼、和睦互助、愉悦成长的家庭美德和家教心经。
本书书名《中游击水》,将人生的中年比作河流的中游,击水奋楫,有感怀,有思悟,也有之于未来的冀望。这不仅是作者个人成长和情感的记录,也是对家庭和故土的深情礼赞,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序言
印记生活的思想水母(代他序)
初识征胜,是30年前在他家里。他家当时住在泰州陈家桥西小街,二层连体楼坐北面南。征胜的父亲是我的至交诗友,一次我去串门时恰逢征胜在家。那时征胜正在省泰州中学读高中,犹记他站立在客厅方桌旁大声朗读英语,脸上未脱稚气。再见到征胜时,他已工作多年,成家立业,颇有建树。得知他曾读研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欣然刮目相看。
征胜业余爱好写作,积箧不菲,时有佳篇见诸报端。他的父亲刘松华,笔名刘鸣阳,早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理工男修文命笔,或令文科学子自愧不如。从学生时代起,鸣阳曾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发表诗作,其散文《江上舀水》见载《人民日报》,随笔《燃烧与阴耗》见载《红旗》杂志,饮誉称著。征胜得到父亲的先天遗传和家庭陶冶,遂致写作代有传人。
征胜的写作初始于工作定制。本书开卷辑入他的若干工作札记,或征文,或演讲,或总结,不一而足。看得出,他是财经人中的一支笔,经年历练,脱颖而出。阅读写作可以充实、优化人生,也可以教化、奉献于社会,由此有助于济世益民兴邦强国。古人云:文章乃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征胜入职财经职场,司职财政管理部门,记录、宣传、反思、改进财经工作,积极助推地方经济,其相关的财经文字更具有可贵的实用性。令读者欣喜的是,在一般人看来未免枯燥乏味的财经语段,征胜的码字表达却别具机杼彰显文采。
读研中科大,是征胜精彩而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人生履历。征胜撰文多篇,翔实叙写中科大学习的历程和心得体会。中科大,校园,郭沫若广场,樱花大道,绿坪人文塑像……谢谢征胜,引领读者神游中科大的一方圣土。读研期间,征胜随学校研学团队,访谒美欧多所名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剑桥……谢谢征胜,游学述记以文,将读者引向别样人文的诗与远方。
近几年来,《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推行大众写作,倡导非虚构、接地气、抒真情,这给征胜的写作开辟了新局面。发轫迄今,他寄兴行走文字,已在晚报副刊见载十多篇文章。他有心撰稿,追思过往,环视身边,深掘生活富矿,遴选合用题材,一一码字成文,佳篇迭出。倾心于坡子街之余,他开始拓宽视野,外投一些报刊和网络平台,多有收获。在纪实的基础上,征胜登临文学创作的新台阶。他采写的《三野村的三和大神》,堪称纪实文学的代表作。作品聚焦外地来泰的打工者,直面他们的凡人影像,折射当今社会打工一族的生态。本邑作家沙黑曾以系列小说《街民》名世,征胜的本土三野村打工者人物系列几可追望沙翁。此篇先后刊发于《西部散文选刊》和《海燕》杂志,其中《海燕》曾被誉为中国文学期刊四小名旦之一,可见编者慧眼识珠。
征胜散文的语言,颇可玩味,值得称道。他基本采用平实的本色语言,合乎写真纪实的要求。《家城絮语》《舌尖上的乡愁》等系列文章中,对泰州早茶、草炉烧饼、馄饨小吃、炒米猫耳朵、油炸臭干等乡土风物,多有细致精当的工笔描写,制作场景历历在目,可见其驾驭语言的功力。平实之外,征胜散文也不乏诗意的藻饰。武无轩辕剑,文无妙笔花花开无声,绽放绮丽;雨落无形,润泽万物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离别情切切,聚散两依依唯愿芬芳桃李鲜衣怒马,再赏母校呈现的烈焰繁花,诗的隽语平添悦目赏心的文采。
书名《中游击水》,将人生比作一条长河,中年阶段对应于中游河段。人在中年,执笔为马,未负韶华,收获一篇篇载道的正能量文章。文字不啻思想的水母,印记生活的文心审美。诚冀征胜继往开来,码字人生,创造生命风光带更新的绚丽辉煌。
刘渝庆
2024年1月18日,泰州青藜堂雨窗
(序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泰州市诗人协会名誉主席、南京理工大学本部诗学研究中心《江海诗人》诗刊特约编审。)
自序
时下,油腻一词热度颇高,且常与中年二字捆绑出现,似乎成为中年人挥之不去的魔咒。
不知不觉,我也被时光推搡着成为一枚惶恐的中年大叔。我是大抵不愿与油腻一词为伍的,想在中年与油腻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这道墙该如何垒筑呢?
俞敏洪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油腻是什么?流不动了,像猪油一样凝固在那儿了。如果我们能像黄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流动,能像长江水一样地奔流,我觉得我们就一点都不油腻。流动就意味着我们要走向远方,翻过那座山,去看那片海,这才叫作不油腻。
我反复品咂着这段话的深意。人生恰如长河,如黄河之水,亦如长江之波。中年,河之中游,水流不及起始那般湍急奔腾,缓流区域增多,漩涡丛生。水中泥沙、矿物质颗粒易于沉积,周遭有机污染成分加大,这些或为油腻的雏形。水天然具有自洁能力。这个能力来源于水中的含氧量,流动的水,带来高含氧量,促进水中杂质离散和污染物分解。一旦流动停滞,盘桓不前,油腻物质将迅速富集,膨胀变异,形成结石。对抗油腻和结石,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具有含氧活性和冲击力的流水。正所谓流水不腐水激石鸣。
人至中年,不能自我设限与人为梗阻,要持而不懈地流动,向着远方去流动,去见山见海,见不一样的风景。这样的生命旅程才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才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犹记得一则鸡汤文,题目是《离开了位子你是谁》,首发于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民生周刊》,后迅速为多家公众号密集推送,在朋友圈着实火了一把。众多微友接力转发,不少还是具备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物。认真读完我感慨不已。位子既是保障,也是桎梏。它好比煮青蛙的那一锅温水。反观自己,有编制保障兜底,所谓有位。但一旦不在其位,如何安放职业与家庭,身心与志趣?刚刚轮换了工作岗位,尽管一如既往地忙碌,客观上却也少了不少应酬交际。8小时之外自己掌控的余地还是很大的。我应该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自己增添几道斜杠,有备方能无患,解答离开了位子你是谁的问题。
正视不惑之年的油腻之囧,选择突围破局,拓展人生新的价值赛道。依据个人禀赋和价值取向,可供选择的新赛道有精进学业、提升职称、深研财经和文学创作。但学术之路不确定性较大,一般需要脱产进行,且需投入大量的智慧与精力。职称方面,中级职称在手,但现行政策下却也只能望高兴叹。财经理论实务研究可行,但不如原来的岗位那么便利。唯有文学创作,稍有中文基础的人都可以舞弄两手,作为纯粹的业余消遣,能兼顾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多方平衡。对于文学创作,我生疏有年。以前多是机关定制写作,规行矩步。由定制写作转向自由写作,需要作相应的调适。好比武术中套路与散打的关系,擅于套路者未必长于散打。不过好在没有太多的条件约束,且有足够的试错和碰壁的机会。2020年秋起,我开始了自由写作的凌波微步。家乡的晚报成为我尚能写否的试验田。一次不经意的国庆购物经历,触发了麦乳精伴我成长的记忆,仓促成文,居然发表在《泰州晚报》坡子街副刊头条,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喜。一个多月后,《家有青椒》亦如愿刊发。当年12月,自由投稿的《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意外拿下泰州市胡瑗读书节征文一等奖,足令我欢欣鼓舞,坚定了我缱绻文字的信心。
从此,节假日我多宅于书房,与稿纸、电脑和书籍为伍。日拱一卒,援笔记事,竟也功不唐捐,汇聚成数十篇什、洋洋20万言的本本。其中的大部分获得公开发表,包括《鸭绿江》《牡丹》《西部散文选刊》等纯文学期刊,《工人日报》《山西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副刊和学习强国等新媒体,给寻常素淡的小日子增添了一次次簇新的小欢喜。这是当初心怀忐忑化笔为犁、以纸作田的我不敢想象的。我决定将处女文集定名为《中游击水》,以警醒自己远离中年之油腻,保持勤勉奋发之姿。
灯下翻阅文稿,感慨系之。仰慕古今文字大家胸怀文墨,心驰八极,挥洒自如,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化作闪烁时代光芒的可诵耐读的美文。自愧才智有限,不敢奢望,唯以有益之事,遣有涯之生,继续执笔击键,填充那些在人间凑数的日子。
2024年1月10日于海陵莲花寓所
刘征胜,江苏省泰州市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供职于泰州市财政局。作品散见于《鸭绿江》《牡丹》《辽河》《西部散文选刊》《中国老年》《工人日报》《山西日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和学习强国等新媒体,曾获第二届刘成章散文奖单篇作品奖,及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征文表彰奖励。书写个人经历及乡土生活,内容涵盖家庭、教育和情感领域,以其平实细腻、练达风趣的语言风格见长。
目录
进取篇
激扬职场
大写的财政人 003
风雨二十载今朝再超越 007
点亮中小企业财政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009
秉承先辈遗志开拓宏图财业 012
学在科大
恪守为学套路追逐诗和远方 015
小瓜子嗑出大乾坤 018
走进阳光能源融会战略要义 021
剑桥一课 023
探求大洋彼岸的管理圣经 026
USTC MBAer的数字化生存 029
1605 一路你我 033
巍巍学府
科大,是情结,更是信仰 039
我在科大的阅读时光 043
毕业季的蜗壳物语 046
科大之大 049
梦回科大 055
读写探骊
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060
重读《执行》漫思机关执行文化 064
守责·励学·善思·敦行读《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067
挖呀挖的小先生读庞余亮《小先生》随感 070
当写作遇见GhatGPT 073
情怀篇
言传身教
宏源先生的三句口头禅 079
谢谢你,导师 082
找依据的语文老师 087
父亲的诗文 090
忆海拾贝
谢谢你,麦乳精 094
走马灯记 097
远去的小虎队 101
一张雷锋故事手抄报 106
竹躺椅上的夜课 110
岁月感怀
我知道你终将闪耀 113
父亲的挥手 119
消失的负数 124
一次特别的祭祖 128
来自太行山的小米 131
家城絮语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35
泰州老声音 138
煤炉情深 141
苦楝居咏怀 144
宅家去腻记 146
舌上乡愁
泰州早茶 150
小城烧饼 153
家乡的馄饨 157
油炸臭干 160
草炉原香 164
山川异域
梦里安徽 168
渭北窑洞纪行 174
扶贫兄弟 184
墨冲山坳里的布依情缘 187
尼斯小哥 190
生如雄狮 194
休闲篇
家人闲坐
大姨爹的小红书 201
不服老的仙人张 203
家有青椒 206
吝啬老妈 208
老妈触屏记 211
凡人影像
老兵王嘎子 215
斜桥弹棉人 218
蓝色三轮车 221
老尤的老字经 224
三野村的三和大神 227
格物致知
仰望殷墟 244
火车迷运转记 247
武乡有杨名红星 251
码控人生 253
研学拾记 257
闲情偶寄
摘枇杷 264
蝴蝶报春来 266
办公室的盆景园 268
春风拂绿小菜园 270
菊花酥 273
街民 277
街民心语 280
周末杂谈
失落的家教 282
坐观垂钓者 285
周末斗球去 288
当我们谈论诗词大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92
奇葩书信三辑 296
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