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三国史丛书简介
星汉灿烂三国史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细说汉末三国历史的非虚构通俗读物,起自184年黄巾起义,止于280年孙吴政权结束。
作者南门太守用30年时间穷尽各类史料,整理考辨史实,积得三国大事记、读史笔记数百万字,以现代视角和大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按时间线索细述重要史实和纷繁人事面对变局,上到朝廷,下到地方,人们如何决策取舍?各自迎来了怎样的成败得失?乱流之中,从帝王到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视的中、小人物,他们又如何自处?不同的选择,将他们带上了怎样始料未及的生命轨迹?
丛书以独到的史识、高超的史笔、海量的细节呈现残酷战争、诡谲权谋、复杂人性,考辨分析悬案争议,兼及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力求带领读者拨开迷雾、身临其境,看到一幅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有血有肉的高清历史图卷。
丛书共12卷,每卷约20万字,将以3卷一组的形式陆续推出。
第一卷简介
184年 黄巾风暴 八州并起 党人解禁 群雄登台
185、186年 拒绝反省 继续任性 卖官鬻爵 新钱不祥
186、187年 黄巾余部 凉州风云
188年 刺史改牧 兄弟阋墙 冀州密谋 西园新军
189年 灵帝驾崩 宫省内斗 董卓窃权 决战在即
序言
写一部三国历史的大书
三国既是一门热学问,也是一门冷学问。说它热,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三国这段历史就格外喜爱,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三国时间维度占比很小,但它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人物与故事却足够丰富多彩,就数量而言超过了许多百年王朝;说它冷,是因为这段历史之前已被人们一遍遍提起,掀起过一次次热潮,人们对这段历史已经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深耕于这片沃土的各类作品汗牛充栋,至少从写作者的角度看,似乎已经很难再出新意了。
但是,我们真的全面了解这段历史吗?我们真的把握住了这段历史所呈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吗?我们真的对生活在这段历史中的人物都有了正确和完整的认识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无法从史籍记载中直接找寻完备的答案。历史是丰富的,而史书的记载却常常格外简略,在许多关键处还存在大段空白,有的互相矛盾,留下了一个个悬案和不解之谜。要回答上面那些问题,必须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走近一个个历史现场,在解疑释惑的同时与古人展开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30 多年来,我始终痴情于三国历史,用近乎穷尽的方式搜集和整理与之相关的史料,一遍遍翻阅、研读,时而以俯瞰的姿态把握其大势,时而穿梭于人物与故事的丛林中探究局部与细节的堂奥。其间,我至少翻烂了7 套不同版本的《三国志》、3 套《后汉书》,2 部《三国志集解》均被翻成了册页。不仅研读记载三国历史的各类正史及杂史杂著,搜集研读三国时期的文集、诗集、书信、碑文以及历代以来的研究专著、文章等,还花费数年时间将与三国有关的各类第一手史料打碎,按年、月顺序编排成《三国大事记》,积得数百万字的学习笔记。
遇到疑惑时,我便背起行囊,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感悟体会,寻找灵感和答案。多年来,我利用各种机会去过200多处与三国历史有关的遗址遗迹,有些地方还反复前往。在街亭古战场遗址,我一个人守着一座山,四周安静异常,我在那里冥思了整整一个上午,最后似乎理解了马谡;在许昌城外的毓秀台遗址,庄稼地里的孤台茕茕独立,趁着斜阳,远眺四方,想象着当年的辉煌,也体味着汉献帝一次次登临此台时的心境;在东阿鱼山,看着眼前的黄河,想象着当年河上溯流而上的帆影,感受着曹植内心的煎熬与苦闷。我曾20 多次前往五丈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静夜里坐在山坡上独自思考,在如梦如醒的恍惚状态下与诸葛亮展开对话,倾听他内心的痛苦;我在一个个三国名人的故里、墓冢前凭吊,努力让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
30 多年的心追手摩、穷搜广辑,30 多年的东奔西走、静夜苦思,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增加了对这段历史的热爱,从而有了要写一部大书的冲动。在这部书中,我想将自己对三国的理解与思考进行一次全景式的总结,透过治乱兴衰的表象去探求历史演进的密码,在观照历史宏观和宏大一面的同时,又不遗漏历史的细节,让历史看起来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
体量上的大是容易做到的,但如果不能得到读者朋友们的认可,那就是失败,顶多是一种虚胖。所以,在写这部书时我力求避免历史材料的堆积,避免平铺直叙和人云亦云,对于人们熟知的地方予以简写或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历史的关键人物、关键节点或有争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观点,呈现一部既有态度又有温度、既读起来熟悉又有些不一样的作品。之前我出版过一些与三国历史有关的书,其中不乏多卷本的人物传记等,但现在写的这部书对我而言仍是一项大工程,我将倾尽积累与热情,认
真创作与书写,至于最终成效如何,则取决于读者朋友们的评判。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是这部大书的第一卷,聚焦的是汉末三国转型前夜的历史。书名中的中平是汉灵帝刘宏的最后一个年号,起于184 年,终于189 年,这六年正是由合到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大一统的东汉王朝走向崩溃的起点。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诸侯争雄的局面,但严格来说,秦朝仅完成了大统一,由于结束得太早,所推出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管理的制度没来得及认真实施,所以真正的大一统并未实现。汉朝建立后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政治和经济重建的节奏,实现了稳定和发展,疆域不断扩大,中央实现了集权,完成了大一统的目标。
但到东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累积严重,逐渐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不过,东汉王朝的灭亡尽管已无可阻挡,但它没有立即倒下,而是形成大而不倒的局面并维持了几十年,这足以令人惊叹!衰亡有衰亡的原因,不倒有不倒的道理,需要透过纷乱的历史现象去考察。《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在详细叙述汉灵帝在位最后六年历史的同时,重点探究东汉王朝大而不倒的现象及其成因。同样是汉末的历史,同样是三国的前夜,同样是那些人与那些事,如果换个角度去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历史学概念上的三国起始于曹魏政权建立的220 年,终止于孙吴政权结束的280 年,但这60 年并不能将人们心中的三国完全概括。比如,翻开一部三卷本《三国演义》,会发现曹操死于第二卷即将结束时,可曹操去世于220 年,那时狭义的三国还没有开始,而在此之前,董卓、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公孙瓒、关羽等人们熟悉的三国人物都已经去世了。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三国一直是广义的,还包括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的几十年。本书所提到的三国均以广义三国为时间界限,在此统一说明,不在文中一一备注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严格按时间顺序进行写作,以使条理更加清晰。为使书中的时间线索不发生混乱,凡涉及的月份,如无特别注明均依据史书原文呈现。为更好地还原历史,书中使用了一些汉末三国时通用的度量衡单位,如斤里石等,并在必要处进行了古今换算。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期待方家和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南门太守
2023 年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