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面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专业教材,内容可分为十一部分:绪论、通风系统设计、工业废气预处理设计、气态污染物吸收设计、VOCs吸/脱附系统与设计案例、VOCs冷凝系统与设计案例、VOCs(催化)燃烧系统的设计、脱硫系统设计、脱硝系统设计、CO2捕集系统的设计案例、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本书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减污降碳协同,涵盖前沿技术与工程案例。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10. 08-2013. 07,德国波鸿大学,工业化学,博士,导师:Martin Muhler教授;
2007. 09-2010. 04,西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导师:吴耀国教授;
2003. 09 -2007. 07,西北工业大学,环境科学,本科;2017. 11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 12-2017. 10,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亚琛汽车催化系统研究中心,博士后,合作导师:Ulrich Simon教授;
2013. 07-2013. 11,德国波鸿大学工业化学实验室,博士后,合作导师:Martin Muhler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控制、非均相催化反应原位表征等。已在J. Amer. Chem. Soc.、Environ. Sci. Technol.、ACS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1 一种低温去除柴油车尾气氮氧化物的小孔分子筛负载双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陈培榕, 陈冬冬, 付名利, 叶代启. 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2010653519.5
2 一种全硅ZSM-5分子筛负载P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陈培榕, 陈冬冬, 付名利, 叶代启. 中国专利,专利号:202210222829.0
3 一种用于制造多级孔分子筛的介孔模板剂及其合成方法, 陈培榕,梁高洲,付名利,叶代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1049346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骨干成员;
·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Catalysis Today客座编辑,Nature Communications、ES&T、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ACS Au等知名期刊审稿专家;
· 国家基金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基金委等结构项目评审专家;
· 第4届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中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分会场主席,第10届国际环境催化大会分会场主席,2019年和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特邀评审专家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概述 2
1.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1.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原则 2
1.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依据 4
1.1.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安全要求 9
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10
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0
1.2.2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 10
1.2.3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1
1.2.4 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12
1.3 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组成 12
第2章 通风系统设计 13
2.1 气体收集方式 13
2.1.1 全面通风 13
2.1.2 局部通风 14
2.2 气体收集装置 15
2.2.1 集气罩的分类 15
2.2.2 集气罩设计计算 18
2.3 通风管道 23
2.3.1 通风管道设计的基本要求 23
2.3.2 通风管道设计示意图 24
2.3.3 通风管道风速的确定 24
2.3.4 通风管道截面的确定 24
2.3.5 通风管道阻力损失计算 25
2.3.6 风机选型和排气筒高度设计 29
2.4 通风系统设计案例 30
2.4.1 设计任务书 30
2.4.2 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 32
2.4.3 风机系统计算 40
2.4.4 排气筒计算 41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工业废气预处理设计 43
3.1 预处理除尘装置 43
3.1.1 机械式除尘器 43
3.1.2 过滤式除尘器 45
3.1.3 湿式除尘器 49
3.1.4 电除尘器 55
3.1.5 除尘器的选取原则 57
3.1.6 除尘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58
3.2 其他废气调节设备 59
3.3 喷涂行业预处理设计案例 60
3.3.1 设计任务书 60
3.3.2 工艺方案的比较确定 61
3.3.3 处理单元的设计计算 62
3.3.4 图纸绘制 65
参考文献 66
第4章 气态污染物吸收设计 67
4.1 吸收机理 67
4.1.1 气液相平衡 67
4.1.2 吸收理论 68
4.1.3 吸收速率与吸收系数 68
4.2 吸收操作条件 70
4.2.1 吸收剂 70
4.2.2 操作温度和压力 71
4.3 吸收设备与流程 72
4.3.1 吸收设备 72
4.3.2 吸收流程 73
4.4 填料塔及其吸收过程设计 74
4.4.1 填料的选择 75
4.4.2 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80
4.4.3 工艺尺寸的计算 84
4.4.4 附属结构 89
4.5 气态污染物吸收设计案例 93
4.5.1 设计任务书 93
4.5.2 设计方案 93
4.5.3 填料塔的设计计算 94
参考文献 98
第5章 VOCs吸/脱附系统设计 99
5.1 吸附材料、设备与工艺 99
5.1.1 吸附材料 99
5.1.2 吸附设备 100
5.1.3 吸附工艺 109
5.2 VOCs吸/脱附系统设计案例 111
5.2.1 设计任务书 111
5.2.2 VOCs吸附系统设计计算 111
5.2.3 VOCs脱附系统设计计算 113
5.2.4 图纸 115
参考文献 116
第6章 VOCs冷凝系统设计 117
6.1 冷凝装置 117
6.1.1 表面式冷凝器 118
6.1.2 混合式冷凝器 120
6.1.3 其他类型冷凝器 121
6.1.4 冷凝器计算 122
6.2 制冷剂的分类和选用 124
6.2.1 制冷剂的选用 124
6.2.2 制冷剂的分类 126
6.3 制冷压缩机的选用 129
6.4 设计案例 131
6.4.1 设计任务书 131
6.4.2 冷凝系统设计 131
参考文献 140
第7章 VOCs(催化)燃烧系统设计 141
7.1 VOCs(催化)燃烧装置类型 142
7.1.1 直接燃烧装置 142
7.1.2 催化燃烧装置和蓄热燃烧装置 142
7.2 VOCs(催化)燃烧装置的组成 147
7.2.1 进气系统 147
7.2.2 加热器 147
7.2.3 换热器 148
7.2.4 切换阀 149
7.2.5 催化反应器 149
7.2.6 催化剂 150
7.3 重要设计参数 151
7.3.1 最高允许浓度 151
7.3.2 热量平衡 152
7.3.3 气流停留时间和燃烧室容积 153
7.3.4 设计风量 154
7.3.5 净化效率 154
7.3.6 热回收效率 154
7.3.7 阻力损失 155
7.3.8 催化反应空速 155
7.4 VOCs(催化)燃烧组合工艺 155
7.4.1 预处理 + 活性炭吸附浓缩 + 催化燃烧 155
7.4.2 减风增浓 + 蓄热氧化燃烧 156
7.5 工程设计案例 156
7.5.1 工程概况 156
7.5.2 设计内容 157
7.5.3 设计参数 157
7.5.4 废气治理方案 157
7.5.5 废气治理系统实物 160
参考文献 161
第8章 脱硫系统设计 163
8.1 脱硫工艺及设备 163
8.1.1 石灰-石膏法 164
8.1.2 钠碱法 168
8.1.3 克劳斯法 171
8.1.4 碳酸氢钠干法 173
8.1.5 活性炭吸附/催化法 174
8.2 脱硫系统设计案例 176
8.2.1 设计任务书 176
8.2.2 设计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177
8.2.3 处理单元的设计计算 178
8.2.4 绘制工艺流程图 182
参考文献 182
第9章 脱硝系统设计 184
9.1 脱硝工艺及设备 184
9.1.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184
9.1.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187
9.1.3 吸收法 188
9.1.4 烟气及尾气净化中的SCR工艺应用 189
9.2 脱硝系统设计案例 192
9.2.1 设计任务书 192
9.2.2 处理单元设计计算 193
9.2.3 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197
参考文献 198
第10章 CO2捕集系统设计 199
10.1 CO2捕集技术及工艺 199
10.1.1 吸附法 199
10.1.2 吸收法 204
10.2 CO2捕集系统设计案例 210
10.2.1 设计任务书 210
10.2.2 工艺方案的比较确定 210
10.2.3 处理单元的设计计算 211
10.2.4 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222
参考文献 224
第11章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225
11.1 设计说明书 225
11.2 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步骤与方法 227
11.2.1 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 227
11.2.2 投资估算步骤与方法 227
11.3 技术经济指标 229
11.3.1 技术经济指标分类 229
11.3.2 技术经济指标比较案例 231
11.4 投资估算案例 232
参考文献 234
附录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