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公共信用治理:法律逻辑和中国方案 读者对象:该领域研究人员
法律治理机制无法覆盖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为了弥补法律治理机制的相对薄弱和疲软,现代立法者开始逐步引导多种治理模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面临着“信用缺失”的严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立法者开始试图将道德领域的“信用”引入法律治理机制的行列,对“信用缺失”现象展开治理。本书讨论了这些年我国关于公共信用治理的实践,认为公共信用治理承载着敦促国人遵纪守法的使命,公共信用立法也将是人民的选择和法治中国的必经之路。
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公共信用治理的前世今生”,对公共信用治理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进行简要阐述。第二章“公共信用治理的基础理论”,探讨了信用治理的核心概念,域外信用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我国公共信用治理的逻辑、演进与选择,我国公共信用治理的研究价值和现实困境,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学科维度去理解信用的概念。第三章“公共信用治理中的信息归集”,从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理论与困境、公权力部门和信息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剖析、公共信用信息的属性分析和价值选择、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理论指引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公权力部门在信息归集过程中所需坚持的原则。第四章“公共信用治理中的共享开放”,探讨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制度与现存其他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以及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制度本身的价值、意义和完善途径。第五章“公共信用治理中的失信惩戒”,承接第四章的内容,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开放话题展开研究探讨。第六章“公共信用治理中的退出机制”,探讨了作为公共信用信息运作关键环节的失信惩戒机制,如何通过对失信主体落实联合惩戒的方式发挥公共信用治理的真实效能。第七章“公共信用治理中的地方立法”,作者通过所参与的不少地方信用立法起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地方信用立法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即立与不立的问题,地方信用立法的价值选择问题以及地方信用立法的技术理性问题。同时,书最后附录有《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5年版)》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5年版)》。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