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由多位国内一线知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学者历时数年编撰、整理而成。全书内容分为绪论、上篇、中篇、下篇,绪论概述中医骨伤科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上篇以时间为线索,集录中国古代对伤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家,从生平、学术思想、所著经典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现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与璀璨之路;中篇以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域名称为划分线索,展现不同地区对我国近现代中医骨伤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名家、流派。从个人简介、学术思想、专长绝技等方面,展现我国近现代中医骨伤科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景象;下篇以疾病种类为线索,论述伤科常见疾病,体现中医骨伤科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绪论 1
上篇 古代医家
扁鹊7
淳于意10
华佗12
张仲景14
葛洪18
龚庆宣21
巢元方24
孙思邈27
王焘31
蔺道人33
宋慈36
李杲38
张从正40
朱丹溪42
张元素45
李仲南47
危亦林 49
胡廷光 51
异远真人 53
薛己 55
陈实功 57
张景岳 59
赵献可 62
陈念祖 64
钱秀昌 65
李时珍 67
王肯堂 69
吴谦 72
王清任 74
沈金鳌 76
赵濂 79
张锡纯 81
中篇 近现代医家及流派
安徽省87
陈先进87
戴勤瑶 90
丁锷 96
李济仁104
孙奎109
王峰114
张建华119
朱俊琛123
周正新129
北京市133
冯天有133
葛云彬134
刘寿山136
马在山136
尚天裕139
孙树椿141
吴定寰143
清宫正骨流派146
王氏脊椎疗法147
重庆市148
郭剑华148
燕青门正骨派150
福建省153
林如高153
林子顺155
王和鸣157
杨希贤161
张安桢165
章宝春169
龙岩余氏骨伤学术流派170
南少林骨伤流派174
广东省178
陈基长178
陈渭良181
蔡荣183
邓晋丰 188
冯新送 191
何竹林 193
李广海 198
李家达 201
林应强 202
刘庆思 205
吴山 209
叶伟洪 210
袁浩 214
余子贞 217
管氏伤科 219
何氏伤科 221
岭南李氏骨伤学术流派 225
岭南梁氏骨伤学术流派 227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8
李桂文 228
谭家祥 231
韦贵康 238
韦以宗 243
朱少廷 247
甘肃省 249
郭均甫 249
郭宪章 252
姜劲挺 256
李盛华 261
宋贵杰 262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 264
贵州省 268
沈冯君 268
河北省 269
李氏正骨 269
河南省271
郭春园271
郭永昌272
郭维淮273
孟宪杰276
邵福元277
仝允辉278
王宏坤280
平乐郭氏正骨流派281
黑龙江省286
董清平286
陈氏整骨287
樊氏正骨288
夏氏正骨288
湖北省289
李同生289
刘克忠291
王胜利294
徐昌伟295
熊昌源298
李氏伤科299
襄阳何氏正骨流派305
湖南省309
黄会保309
廖怀章313
邵先舫316
孙达武319
汤芳生322
杨寿峨324
张瑞林327
孙氏正骨流派330
岳阳张氏正骨流派333
吉林省 337
刘柏龄 337
张文泰 339
江苏省 341
龚正丰 341
姜宏 343
马勇 345
王建伟 348
诸方受 351
江西省 354
程定远 354
邓运明 356
许鸿照 359
辽宁省 365
刘元禄 365
海城苏氏正骨 366
华山正骨学术流派 368
山东省 369
王菊芬 369
朱惠芳 370
贾氏点穴疗法 372
梁氏正骨 374
邹平刘氏正骨流派 377
山西省 378
邹本贵 378
陕西省 380
郭汉章 380
李堪印 382
李彦民 384
刘德玉 387
孙绍良 388
上海市 389
李飞跃389
施杞391
石仰山394
石印玉396
王拥军397
詹红生399
陆氏伤科401
闵殷伤科404
石氏伤科406
施氏伤科411
佟氏伤科414
魏氏伤科414
王氏伤科419
四川省421
罗才贵 421
杨礼淑 428
杨氏正骨 433
郑氏骨科 436
天津市 440
苏氏骨科 44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42
王继先 442
云南省 445
李永康 445
浙江省 448
肖鲁伟 448
叶海 449
张玉柱 450
下篇 伤科疾病
脊柱骨病455
颈椎病459
腰椎间盘突出464
腰椎管狭窄症475
孟氏骨折481
股骨颈骨折482
踝关节扭伤486
肩关节周围炎 487
拇外翻 490
痛风性关节炎 494
骨关节炎 497
肱骨外上髁炎 500
股骨头坏死 505
骨质疏松症 509
后记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