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治理迈向“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重”的新阶段,需求侧减排正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突破口。本书立足中国“双碳”战略与国际减排趋势,首次系统研究中国公众参与气候治理的行为逻辑与政策路径。本书突破传统研究框架,创新性整合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与案例研究,揭示三大主要发现:一是解析气候认知转化为实际减排行动的逻辑关系;二是量化低碳转型中的个体收益与成本权衡规律;三是提出适配中国社会文化的需求侧减排政策工具。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5年9月-1999年6月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工学士
1999年9月-2002年6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所 管理学硕士
2003年9月-2009年3月 (瑞典)哥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经济学博士(环境经济学)2002年9月-2003年7月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
2010年7月-2012年6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
2012年9月-2019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19年1月-2019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
2019年6月-2020年7月 人才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2020年8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气候变化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言1
1.1需求侧减排:历史演变与研究需求2
1.2需求侧减排:政策进展、困境与原因分析11
1.3需求侧减排:多维的研究设计20
第2章高温之下,公众更关注气候变化知识吗?23
2.1研究背景23
2.2极端天气与公众气候认知的研究现状25
2.3研究设计26
2.4公众对气候变化知识关注度的时空特征30
2.5气温对气候变化知识关注度的影响33
2.6结论与政策建议36
第3章天气越热,公众越关注气候应对吗?38
3.1研究背景38
3.2公众气候变化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39
3.3研究设计42
3.4公众对气候变化应对行为关注度的时空特征45
3.5公众对气候变化应对行为关注度的影响因素49
3.6结论与政策建议54
第4章从传播到关注:气候议题的公众影响57
4.1研究背景57
4.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58
4.3变量测度与实证模型60
4.4实证结果与讨论64
4.5结论与政策建议68
第5章气温变化和家庭用水70
5.1研究背景70
5.2文献回顾:气温变化对家庭电力消费与用水的影响72
5.3数据介绍与实证模型75
5.4气温对家庭用水的短期影响79
5.5气温对家庭用水短期影响的异质性分析81
5.6气温对家庭用水的长期影响83
5.7结论与政策建议84
第6章中国公众碳足迹、减排意愿及其影响因素86
6.1研究背景86
6.2问卷设计与计量分析88
6.3公众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92
6.4公众的碳减排意愿及其影响因素94
6.5结论与政策建议100
第7章中国公众对低碳饮食的消费偏好与意愿103
7.1研究背景103
7.2离散选择实验设计105
7.3公众对低碳饮食的态度和认知108
7.4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低碳饮食消费偏好分析110
7.5结论与政策建议117
第8章公众的减排行为动机:个体福利VS社会福祉119
8.1研究背景119
8.2问卷设计与基本特征121
8.3社会福祉:碳减排收益感知对减排行为采纳的影响123
8.4个体福利:碳减排成本感知对减排行为采纳的影响126
8.5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减排行为采纳异质性130
8.6结论与政策建议132
第9章寻找需求侧减排行为中的“低垂的果实”134
9.1研究背景134
9.2需求侧减排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136
9.3需求侧减排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140
9.4结论与政策建议147
参考文献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