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陕南秦巴天坑群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系统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本书涵盖地质环境与地质危险性评估、洪涝灾风险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公众环境感知调查及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等多个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模型,揭示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剖析地质灾害危险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因素,提出防洪减灾措施,进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汉中天坑群分布区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聚落体系优化方案及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为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青年基金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2项。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区界定 1
1.2 研究背景 3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8
1.4 研究进展概述 10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5
2.1 自然地理特征 25
2.2 社会经济特征 29
第3章 陕南秦巴天坑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 32
3.1 汉中天坑群分布区地质生态环境概况 32
3.2 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33
3.3 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7
3.4 本章小结 40
第4章 陕南秦巴天坑群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41
4.1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41
4.2 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47
4.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50
4.4 本章小结 55
第5章 陕南秦巴天坑群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57
5.1 研究背景 57
5.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9
5.3 研究区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75
5.4 研究区洪涝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97
5.5 本章小结 105
第6章 陕南小流域洪涝灾害减灾能力与对策分析 107
6.1 陕南小流域洪涝灾害断链减灾现状分析 107
6.2 陕南小流域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118
6.3 陕南洪涝灾害防御对策分析 123
6.4 本章小结 127
第7章 陕南秦巴天坑群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129
7.1 PSR评价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129
7.2 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析 133
7.3 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 142
7.4 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145
7.5 本章小结 148
第8章 陕南秦巴天坑群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公众感知研究 150
8.1 问卷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150
8.2 公众对地理环境变化感知的多重比较分析 152
8.3 公众对人工环境感知的多重比较分析 160
8.4 公众环境感知的回归分析 162
8.5 本章小结 166
第9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天坑群分布区旅游新质生产力培育 168
9.1 汉中天坑群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开发价值评价 168
9.2 乡村振兴视角下天坑群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73
9.3 乡村振兴视角下天坑群区域旅游新质生产力培育 185
9.4 基于区块链的天坑群分布区乡村旅游目的地低碳发展探索 196
9.5 本章小结 200
第10章 基于精明收缩理论的天坑群分布区聚落体系优化 202
10.1 精明收缩理论及在乡村聚落体系优化中的应用 202
10.2 宁强天坑群分布区乡村发展现状 205
10.3 宁强天坑群分布区乡村聚落体系优化 214
10.4 本章小结 220
第11章 天坑群分布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机制构建 222
11.1 相关研究进展 222
11.2 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 224
11.3 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226
11.4 本章小结 230
第12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231
12.1 主要结论 231
12.2 研究展望 233
参考文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