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人工湿地深度脱氮除磷和新污染物去除等,总结作者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案例,系统地阐述人工湿地碳氧调控、工艺革新、不同工艺组合等技术措施提升人工湿地净化效率及机制,分析人工湿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列举长江黄河流域若干人工湿地应用工程案例,并针对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技术指引。本书为人工湿地应用于水质深度净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1.7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 理学学士学位
1996.7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理学硕士学位
2002.11德国科隆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 哲学博士学位
1991.7-2007.6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习员、助研、副研
2007.7-2010.6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2010.7- 同济大学 教授
发表论文260余篇,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2%顶尖科学家,全球学者库前10万顶尖科学家。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9篇,其中SCI检索55篇、EI检索10篇,CSSCI检索38篇、其他核心期刊检索6篇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副主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分会 副主任
《湖泊科学》编委会 委员
目录
前言
第1章 人工湿地概述 1
1.1 人工湿地简介 1
1.2 人工湿地研究的发展 4
1.3 人工湿地净化过程 7
1.4 人工湿地研究热点与展望 10
第2章 潜流人工湿地碳氧调控 23
2.1 曝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23
2.2 部分饱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45
2.3 小结 57
第3章 潜流人工湿地微藻碳源补充 58
3.1 微藻培养过程中有机物积累与氮素同化 58
3.2 微藻碳、氮、磷释放规律 63
3.3 藻粉碳源强化水平潜流湿地脱氮作用 68
3.4 微藻固碳-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强化脱氮作用 78
3.5 小结 90
第4章 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 92
4.1 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构建与优化 92
4.2 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 95
4.3 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过程与机制 114
4.4 小结 126
第5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 128
5.1 垂直上行流CW-MFC系统 128
5.2 复合垂直流CW-MFC系统 154
5.3 小结 169
第6章 模块化折流人工湿地 171
6.1 模块化折流人工湿地设计与构建 171
6.2 运行特性与脱氮除磷效果 173
6.3 水力负荷与温度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184
6.4 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氮转化功能基因 189
6.5 抗生素去除及抗生素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201
6.6 抗生素胁迫MCW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208
6.7 小结 215
第7章 生态滤床 216
7.1 生态滤床简介 216
7.2 生态滤床拦截地表径流污染 219
7.3 生态滤床与人工湿地耦合系统 264
7.4 生态滤床的工艺优化及维护管理 268
7.5 小结 270
第8章 强化漂浮人工湿地 272
8.1 EFTWs水质净化效果 272
8.2 不同人工填料强化EFTWs水质净化效果 280
8.3 曝气EFTWs水质净化效果 283
8.4 EFTWs处理不同氮源水体 289
8.5 小结 298
第9章 尾水深度净化人工湿地技术Meta分析 299
9.1 Meta分析方法 299
9.2 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尾水Meta 分析方法 307
9.3 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尾水Meta 分析定量研究结果及讨论 310
9.4 小结 319
第10章 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工程案例及运行管理 321
10.1 长江流域人工湿地工程应用案例 321
10.2 黄河流域人工湿地工程应用案例 338
10.3 人工湿地运行与管理 353
参考文献 357
缩写词附录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