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林语堂侨居美国期间以“融入者”视角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通过文化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维视角,分析其译者身份及文化观、语言观和翻译观的呈现,探讨“入西述中”翻译理念与文化变译策略(如隐性自译、异语创作等),同时对比其他译者作品,从而梳理出林语堂著译作品在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
本书旨在解析林语堂多维文化身份与翻译观念的互动,拓展离散作家研究,深化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认知,进而为文化学派、变译理论等提供实证支持。同时提炼译学概念,助力本土理论建设与中华文化走出去实践。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专家委员会翻译人才评价与高校教学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目录
序言
第1章 绪论 1
1.1 林语堂研究综述 6
1.2 研究内容 17
1.3 研究方法 20
1.4 研究框架 21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3
2.1 理论基础:翻译研究范式的变迁 24
2.2 概念界定 32
2.3 小结 38
第3章 从“对西讲中”到“入西述中”:林语堂变译观的嬗变 39
3.1 林语堂文化观分析 39
3.2 林语堂翻译观分析 54
3.3 林语堂的变译观与“入西述中”策略 62
3.4 小结 66
第4章 林语堂“入西述中”策略分析 68
4.1 基于中西融通的文本选择及译介 69
4.2 林语堂的“入西述中”策略 70
4.3 小结 109
第5章 林语堂“入西述中”译作比较 110
5.1 中国哲学典籍核心概念英译比较 110
5.2 中国经典诗词节选英译比较 133
5.3 中国古典名著节选英译比较 147
5.4 林语堂的隐性自译 155
5.5 小结 168
第6章 林语堂“入西述中”与文化回译 171
6.1 “入西述中”与文化回译 171
6.2 《苏东坡传》回译者的读者意识 172
6.3 《武则天传》回译中的萃译 185
6.4 《朱门》“行香子”词的回译:译底与译心 193
第7章 林语堂“入西述中”作品的传播 203
7.1 林语堂“入西述中”作品在海外的传播 203
7.2 林语堂“入西述中”作品生成原因分析 216
7.3 瑕不掩瑜:对林语堂“入西述中”作品得与失的反思 226
7.4 小结 227
第8章 结论:林语堂“入西述中”策略的启示 229
8.1 主要发现 230
8.2 林语堂“入西述中”策略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231
8.3 创新之处 239
8.4 研究局限 240
8.5 未来展望 241
参考文献 242
附录 国内林语堂研究相关文献 253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