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自由是竞争自由内容的延伸, 也是判断模仿行为是否正当的基本准则。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明确表达了模仿自由原则的法律地位, 但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模仿自由较为谨慎。模仿自由原则关系知识产品保护的基本价值取向,还涉及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在竞争利益“绝对权化” 或“过度财产化” 趋势下, 模仿自由原则对于认识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的边界和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一璠,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现任宁夏大学法学院准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在《中国出版》《中国专利与商标》《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法学会课题研究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2项,担任宁夏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宁夏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专家等。
绪 论 模仿自由原则的提出 ‖ 001
一、研究背景 / 003
二、研究意义 / 010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013
四、创新之处 / 020
第一章 模仿:有关人类本能的社科理论 ‖ 022
第一节 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 / 022
一、“模仿”与“摹仿”之辨 / 022
二、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 024
第二节 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模仿理论 / 029
一、模仿即传播 / 029
二、模仿即创新 / 032
本章小结 / 037
第二章 模仿自由:法学的立场 ‖ 039
第一节 作为基本权利的模仿自由 / 040
一、模仿自由的基本建构 / 040
二、先于法律存在的模仿自由 / 045
第二节 模仿自由与经济自由 / 048
一、模仿自由与自由竞争 / 048
二、模仿自由与公平竞争 / 053
第三节 模仿自由与表达自由 / 057
本章小结 / 060
第三章 模仿自由原则:国内外立法实践 ‖ 062
第一节 作为未阐明的法律原则 / 065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中的模仿自由原则 / 072
一、著作权法:模仿与艺术创作 / 077
二、专利法:模仿与信息传播 / 080
三、商标法:模仿与商业表达 / 083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模仿自由原则 / 086
一、立法选择: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模仿自由 / 087
二、应用场景: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选择适用 / 096
第四节 典型国家立法范式 / 108
一、《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模仿自由原则 / 108
二、《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中的模仿商品形态条款 / 112
本章小结 / 116
第四章 模仿自由原则的适用:行为的类型化 ‖ 119
第一节 奴性模仿 / 123
一、奴性模仿的概念及发展 / 123
二、认定奴性模仿的相关要素 / 131
第二节 戏谑模仿 / 142
一、作品的戏谑模仿 / 143
二、商标的戏谑模仿 / 152
第三节 模仿与比较广告 / 163
第四节 逆向模仿 / 172
一、模仿自由原则与逆向模仿 / 172
二、逆向模仿与技术中立 / 177
本章小结 / 183
第五章 模仿自由原则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出路 ‖ 186
第一节 我国司法实践中模仿自由原则的适用与
困境 / 186
一、适用模仿自由原则的案例样本 / 186
二、作为自由裁量的价值判断依据 / 197
第二节 基于模仿自由原则审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司法适用 / 200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选择适用 / 200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著作权法的选择适用 / 223
三、“一般条款”的定位与适用 / 238
第三节 利用模仿自由原则辩证分析“搭便车”行为 / 251
一、“搭便车”与知识产品 / 254
二、“搭便车”与商业道德 / 269
三、“搭便车”与商标混淆 / 273
第四节 构建公有领域与模仿自由原则的适用关系 / 287
一、传统研究视野中的公有领域 / 288
二、知识产权的扩张与公有领域的式微 / 291
三、模仿自由原则的适用与公有领域的划分 / 300
本章小结 / 306
结 论 ‖ 308
参考文献 ‖ 312
后 记 ‖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