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经》中的诸多卦爻辞明确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法律现象。从这些法律之象中钩沉掘隐,我们只能拾得当时证据现象的浮光掠影,不可能窥其全貌。但以卦爻辞反映的文化思想与其他有关史料相互印证,让我们较为清晰地领略到我们伟大民族数千年前证据法文化的先进水准。
本文通过采用二重证据法、文献研究法、训诂法、象数法、高频词统计法等方法,以四库全书中经部易类为主要参照,同时结合《周礼》《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五祀卫鼎》《亻朕 匜》《卫盉》《曶鼎》《琱生簋》《鬲攸从鼎》《散氏盘》等出土文献来综合辨别、研判、考证。
曹艳琼,山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博士,英国邓迪大学访问学者,山西省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咨询专家,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山西大学首届“文瀛青年学者”获得者。研究方向:证据法、易学等。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易经》之证据法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
第一节 《易经》之本体论/
第二节 《易经》之规律论/
第三节 《易经》涉法之科学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易经》中的“证据”语词
第一节 夷/
第二节 金矢、黄金/
第三节 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易经》中的证据形式
第一节 口供/
第二节 证人证言/
第三节 物证/
第四节 书证/
第五节 盟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易经》中体现的证明方式与证明标准
第一节 《易经》中体现的证明方式及其演变轨迹/
第二节 《易经》中体现的证明标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易经》之证据法文化萌生的根源追问
第一节 私有经济的需求激发/
第二节 开明政治的实施保障/
第三节 司法程序的制度保障/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价值导引/
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说卦自传
图目录
图1 《易经》研究的学术关注度/008
图2 《易经》研究的学科分布/010
图3 《易经》的法律研究/011
图4 三才图/023
图5 刑狱五卦/043
图6 《明夷》卦图/063
图7 《噬嗑》卦图/069
图8 贝币与“朋”字演变对比图/080
图9 刑狱四卦/088
图10 《讼》卦图/092
图11 《革》卦图/095
图12 《夬》卦图/097
图13 西周玉玦/098
图14 《丰》卦图/100
图15 《小畜》卦图/102
图16 《坎》卦图/105
图17 《井》卦图/109
图18 《中孚》卦图/114
图19 河豚图/116
图20 《五祀卫鼎》/126
图21 《匜》/131
图22 《卫盉》/133
图23 《曶鼎》/140
图24 《琱生簋》/142
图25 《鬲攸从鼎》/145
图26 《散氏盘》/148
图27 “坎”“水”“灋”对比图/162
图28 崖居与“厂”对比图/172
图29 《易经》词云图/208
图30 《解》卦图/213
图31 《旅》卦图/214
图32 《丰》卦图/215
图33 《贲》卦图/216
图34 《噬嗑》卦图/217
图35 《中孚》卦图/217
表目录
表1 “夷”字源演变/064
表2 西周射礼参加者及其身份一览表/076
表3 “金”“矢”字的金文字形/086
表4 “廌”“牛”“鹿”“羊”“麟”甲骨文字形/155
表5 “廌”与“虎”的字形对比/155
表6 “水”字形演变/162
表7 “去”字形演变/168
表8 “弓”“矢”字形演变/172
表9 “灋”的字源演变/174
表10 “天”的字形演变/203
表11 “人”的字形演变/204
表12 《易经》之高频词统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