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福建与台湾学者对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构建一个基于闽台特殊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比较分析框架,以全面系统地揭示闽台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与内在机制。本书对深入分析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乃至不同地域的人地互馈关系与交互机理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如何面对南方山地丘陵地区的人地矛盾,利用闽台同源性的生态文化资源,借鉴闽台差序性的区域发展政策,提高两岸居民的福祉,探索永续性的发展道路,促进闽台资源环境共同体永续发展、两岸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建立两岸联防联控与互鉴机制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人文地理学,1981-1985年;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人文地理学,1985-1988年。1984至现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旅游学院院长,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生导师地理学获福建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福建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入选第三批福建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担任福建省人文社科领军人才、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福建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带头人、旅游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福建省 社科领军人才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现代农业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协会教育与培训分会会长、福建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地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交通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国土资源专业技术带头人等社会职务。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区域3
第2章相关概念、理论与研究进展7
2.1概念界定7
2.2理论基础16
2.3国内外研究进展29
2.4研究述评50
第3章资源环境耦合诊断的理论分析框架53
3.1研究分析思路53
3.2研究方法58
第4章福建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分析79
4.1福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79
4.2福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93
4.3福建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96
4.4福建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影响因素识别103
第5章台湾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分析127
5.1台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127
5.2台湾区域发展水平评价136
5.3台湾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141
5.4台湾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影响因素识别150
第6章闽台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对比179
6.1闽台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时空对比179
6.2闽台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影响因子分区对比183
6.3闽台不同地域功能资源环境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耦合
机制及对比203
第7章政策启示:闽台分区优化与联防联控策略212
7.1协调区优化策略212
7.2失调区调控策略214
7.3闽台联防联控策略与互鉴预警机制216
第8章结论与讨论219
8.1主要研究结论219
8.2研究特色与创新点221
8.3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222
参考文献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