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饱和软黏土在动荷载作用下力学响应规律及其工程实践应用的学术专著。本书基于作者团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结合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全面揭示了饱和软黏土在小应变至大应变范围内的动力特性演化机理,提出了创新的动强度准则与本构模型,并构建了从试验参数获取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软土工程长期变形预测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7年7月毕业于浙大土木系水工结构专业,同年考取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年岩土工程硕士毕业;
1995~1998年在职攻读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参加工作,任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1991年10月工作需要调回浙大土木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作;
1996年5月起兼任浙江大学基本建设处副处长、总工程师。
1996年12月晋升副教授,
1998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
1999年博士生导师。
1996.5~2002.9兼任浙江大学基本建设处副处长、总工程师,其中2001.12~2002.1到西班牙国家公共建筑研究所高访。
2002.9~2006.5任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其中2004.4~2004.5获包氏基金资助到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高访。
2006年6月任温州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08年3月任温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5年7月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7年7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力学学会委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委员、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饱和软黏土基本概念 1
1.2 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内容 1
1.2.1 动力特性影响因素 2
1.2.2 循环软化与动强度 3
1.2.3 变形与动孔压 4
1.2.4 临界动应力水平 6
1.3 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7
1.3.1 饱和软黏土小应变动力特性研究 7
1.3.2 单剪应力状态下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8
1.3.3 变围压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9
1.3.4 主应力轴旋转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
1.4 本书主要章节 14
第2章 饱和软黏土小应变动力特性研究 15
2.1 概述 15
2.2 弯曲-伸缩元试验 16
2.2.1 试验原理 16
2.2.2 试验方法 18
2.3 共振柱试验 19
2.3.1 试验原理 19
2.3.2 测试方法 22
2.4 循环应力历史对饱和软黏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 22
2.5 本章小结 27
第3章 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单剪试验研究 29
3.1 概述 29
3.2 动单剪试验 30
3.2.1 试验原理 30
3.2.2 试验仪器 31
3.2.3 试验方法 32
3.3 单向循环下饱和黏土单剪试验研究 34
3.3.1 黏土的典型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 34
3.3.2 黏土的典型不排水循环剪切特性 37
3.3.3 循环剪切强度 39
3.3.4 循环刚度退化规律及模型 42
3.3.5 循环孔隙水压力发展以及和剪切模量的关系 48
3.4 多向循环下饱和黏土单剪试验研究 50
3.4.1 循环有效应力路径和应力-应变关系 50
3.4.2 剪应变发展以及循环抗剪强度 54
3.4.3 循环刚度退化 57
3.4.4 能量耗散分析多向循环剪切特性 61
3.5 本章小结 67
第4章 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68
4.1 概述 68
4.2 动三轴试验 69
4.2.1 试验原理 69
4.2.2 试验仪器 69
4.2.3 试验方法 74
4.3 常围压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 74
4.3.1 动孔压发展规律 79
4.3.2 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和回弹特性 81
4.3.3 应变累积规律及模型构建 89
4.4 变围压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 93
4.4.1 循环围压对动模量的影响 93
4.4.2 循环围压对动孔压的影响 97
4.4.3 循环围压对应变累积的影响 104
4.5 本章小结 110
第5章 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真三轴试验研究 111
5.1 概述 111
5.2 真三轴试验 111
5.2.1 试验原理 112
5.2.2 试验仪器 114
5.2.3 试验方法 117
5.2.4 试验要点 119
5.3 三维应力状态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 120
5.3.1 应变分量耦合发展规律 121
5.3.2 循环中主应力系数对应变累积的影响 134
5.3.3 循环中主应力系数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155
5.4 本章小结 161
第6章 饱和软黏土主应力方向变化下的动力特性研究 163
6.1 概述 163
6.2 空心圆柱试验 164
6.2.1 试验原理 164
6.2.2 试验仪器 168
6.2.3 试验方法 171
6.2.4 试验要点 173
6.3 定轴剪切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研究 175
6.3.1 试验方案 175
6.3.2 强度包络线 176
6.3.3 非共轴特性 176
6.4 纯主应力轴旋转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 179
6.4.1 试验方案 179
6.4.2 应变分量发展规律 181
6.4.3 动孔压演化及软化规律 183
6.4.4 非共轴特性 185
6.4.5 主应变增量发展情况 193
6.5 交通荷载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 196
6.5.1 应力路径的模拟 196
6.5.2 应变发展与主应力轴旋转 199
6.5.3 应变回弹与累积发展规律 203
6.5.4 回弹特性与应变累积特性关系 215
6.6 本章小结 217
第7章 饱和软黏土动强度准则及本构理论 219
7.1 概述 219
7.2 饱和软黏土动强度准则 220
7.2.1 线性单一强度理论 221
7.2.2 非线性单一强度理论 223
7.2.3 线性统一强度理论 224
7.3 饱和软黏土动本构模型 226
7.3.1 黏弹性模型 226
7.3.2 弹塑性模型 227
7.3.3 弹黏塑性模型 227
7.4 基于BS-EVP框架的弹黏塑性边界面模型 229
7.5 本章小结 233
第8章 交通荷载下软土路基长期沉降分析和控制 234
8.1 概述 234
8.2 软基道路长期沉降计算方法 235
8.2.1 黏土长期循环累积变形计算模型 235
8.2.2 某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242
8.2.3 车流量及车辆引起的竖向动应力 242
8.2.4 路堤荷载以及交通荷载引起的沉降 244
8.2.5 不同类型车辆引起的沉降量占比 247
8.3 软基道路长期沉降控制方法 248
8.3.1 门槛循环应力比和临界循环应力比 248
8.3.2 容许循环应力比 251
8.3.3 饱和软黏土临界动应力水平的安定理论解释 252
8.3.4 工程应用案例:某软基机场二期跑道 254
8.4 本章小结 256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