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极具区域特色,但目前退化严重,揭示其主要组成树种植物性状的变异规律、协作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林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进而为退化森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书以植物功能性状为切入点,以详实的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阔叶树种在叶片、枝、细根等器官上的功能性状变异规律,探讨了这些变异与树种耐阴性、植株大小、季节及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关系,构建了适用于预测阔叶植物叶面积和叶干质量经验模型,同时分析了影响植株生长速率的主要因子。本书为理解植物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提供了依据,为理解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视角,同时也可为植物生态学、森林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提供宝贵的资料。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5.09-2009.06,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 林学专业本科
2009.09-2012.06,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 生态学专业硕士
201,9.05-2015.06,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 生态学专业博士2015.08-2019.12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 副教授
2020.01-至今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生态学院 教授
2023.11-2024.06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 副院长
2024.07-至今 东北林业大学 生态学院 副院长生态学/修复生态学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应用生态学报杂志编委;林业科学杂志青年编委
第1章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耐阴性对功能性状的影响
1.1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耐阴性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1.2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耐阴性对叶枝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第2章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活史对功能性状的影响
2.1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活史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2.2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活史对叶枝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第3章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长型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3.1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长型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背景
3.1.1 不同生长型植物叶光合性状变异研究进展
3.1.2 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权衡研究进展
3.2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长型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
3.3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长型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结果
3.3.1 叶性状变异特征
3.3.2 叶性状变异来源及在不同生长型间的变异
3.3.3 叶性状相关性分析
3.3.4 叶性状主成分分析
3.4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生长型对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
3.4.1 叶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
3.4.2 生长型间叶性状的变异
3.4.3 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权衡
第4章 季节对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4.1 季节对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以蕨类为例
4.1.1 季节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背景
4.1.2 季节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
4.1.3 季节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结果
4.2 季节对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毛榛为例
4.2.1 季节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背景
4.2.2 季节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
4.2.3 季节对叶功能性状的研究结果
第5章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叶性状的预测
5.1 单叶叶面积经验模型的构建
5.2 生活史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第6章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枝叶性状的权衡
6.1 植株大小对枝叶权衡的影响
6.2 功能型对枝叶权衡的影响
第7章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功能性状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
7.1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功能性状对树木径向生长的研究背景
7.1.1 不同生活史阶段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1.2 种内及种间水平植株大小、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2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功能性状对树木径向生长的研究方法
7.3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功能性状对树木径向生长的研究结果
7.3.1 不同生活史阶段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3.2 不同生活史阶段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3.3 种间水平植株大小、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4 阔叶红松林主要阔叶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4.1 不同植株生活史阶段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4.2 种内水平植株大小、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7.4.3 种间水平植株大小、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