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中激波串的流动结构、振荡特性、流动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矩形超声速等直隔离段中扰动对激波串的影响机制,描述了激波串振荡过程中流场的空间振荡结构及不同振荡结构之间的运动关系,介绍了弯曲超声速叶栅中激波串流场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均匀来流和背景波系作用下的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阐明了内凹通道中激波串与流向涡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微型斜坡对激波串结构和振荡的控制机理,并揭示其内在流动控制机理。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 2016-09至2021-1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
2. 2012-09至2016-07,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轮机管理,学士1. 2023-03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生导师
2. 2022-09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助理教授
3. 2021-12至2022-09,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助理研究员
4. 2021-12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飞行器动力工程
高超推进内部流动及控制1. 任SCI国际学术期刊《processes》专刊客座主编
2.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进排气技术青年委员会委员
3.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期刊青年编委
4. 担任Physics of Fluids、AIAA Journal、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Acta Astronautica、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B/Fluids等期刊审稿专家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前言
第1章 概论 1
1.1 引言 1
1.2 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中的激波串流动 3
1.3 高负荷航发压气机超声速叶栅中的激波主导流动 5
1.4 内转式进气道-隔离段中的激波串与流向涡耦合干扰流动 7
1.5 激波串流场的流动控制方法 11
1.6 本书章节结构 12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矩形超声速等直隔离段中扰动对激波串的影响机制 18
2.1 引言 18
2.2 实验条件和数值计算设备 18
2.2.1 实验条件和壁面压力测量 18
2.2.2 高速纹影可视化 21
2.2.3 研究工况的总体描述 23
2.2.4 数值模拟的设置情况 25
2.2.5 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描述 29
2.3 附着流动中扰动的传播机制 30
2.3.1 带有弱背景波系的附着流动中扰动的传播过程 30
2.3.2 带有强背景波系的附着流动中扰动的传播过程 41
2.4 激波串流场中扰动的传播机制 52
2.4.1 带有弱背景波系的激波串流场中扰动的传播过程 52
2.4.2 带有强背景波系的激波串流场中扰动的传播过程 60
2.5 本章小结 87
参考文献 89
第3章 弯曲超声速叶栅中激波串流场的演化规律 91
3.1 引言 91
3.2 超声速叶栅理想模型的三维流场特性分析 91
3.2.1 超声速叶栅理想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 91
3.2.2 超声速叶栅理想模型的壁面流谱分析 92
3.2.3 超声速叶栅理想模型流场中的漩涡结构分析 99
3.3 超声速叶栅实验模型的三维流场特性分析 107
3.3.1 超声速叶栅实验模型的壁面流谱分析 109
3.3.2 超声速叶栅实验模型流场中的漩涡结构分析 113
3.3.3 超声速叶栅实验模型中激波串流场结构分析 119
3.4 超声速叶栅节流过程的风洞实验 126
3.4.1 实验条件与测量方法 126
3.4.2 超声速叶栅稳定流场特性分析 127
3.4.3 超声速叶栅振荡流场特性分析 136
3.4.4 超声速叶栅振荡机制分析 144
3.5 本章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4章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 150
4.1 引言 150
4.2 内转式进气道-隔离段中激波串流动的特殊性 151
4.3 均匀来流条件下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的数值分析 159
4.3.1 内凹通道的数值模拟方法 159
4.3.2 内凹壁面曲率对隔离段激波串流场结构的影响 161
4.3.3 来流马赫数对隔离段激波串流场结构的影响 168
4.3.4 来流静压对隔离段激波串流场结构的影响 171
4.3.5 激波串在内凹通道中位置变化的机理讨论 179
4.4 背景波系作用下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的数值分析 183
4.4.1 通流条件下内凹通道中的背景波系结构 183
4.4.2 背景波系作用下正激波串与内凹壁面相互作用 187
4.4.3 背景波系作用下斜激波串与内凹壁面相互作用 192
4.5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的风洞实验 203
4.5.1 风洞实验件构型及实验工况 203
4.5.2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的壁面压力-时间序列 207
4.5.3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的壁面压力-空间序列 212
4.5.4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的壁面压力功率谱密度分析 215
4.5.5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的纹影可视化分析 217
4.6 内凹通道中激波与流向涡相互作用的风洞实验 220
4.6.1 风洞实验件构型及实验工况 220
4.6.2 内凹通道中斜激波与流向涡的相互作用 224
4.6.3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与流向涡的相互作用 228
4.7 本章小结 242
参考文献 244
第5章 微型斜坡对激波串结构和振荡的控制机理 246
5.1 引言 246
5.2 微型斜坡构型及布置方案 246
5.3 微型斜坡控制流场的特征 251
5.3.1 基于实验的观测结果 251
5.3.2 基于模拟的识别结果 253
5.4 均匀来流下微型斜坡对激波串结构和振荡的影响 255
5.4.1 微型斜坡控制流场中的激波串结构 255
5.4.2 微型斜坡控制流场中的压力波动 265
5.4.3 微型斜坡控制流场中的激波串振荡 272
5.5 背景波系干扰下微型斜坡对激波串结构和振荡的影响 275
5.5.1 背景波系干扰下的控制流场结构 275
5.5.2 基于模式分解的激波串振荡结构提取 280
5.6 本章小结 286
参考文献 287
编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