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现实背景,探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演化及其防范化解机制。一方面从传统渠道、新兴渠道和综合渠道等多个视角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具体机制,另一方面从经济周期、流动性等视角说明实体经济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联动。然后,进一步从区域角度剖析两者的差异化关系。在上述理论机制分析之后,本书基于系统重要性机构视角检验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脱实向虚”的多维联系,并比较了国外实体经济转型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典型案例和国际经验。最后,给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7.09-2011.07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方向) 学士
2011.09-2013.07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 硕士(推荐免试) 2013.09-2016.06 东北财经大学 行为经济学 博士(硕博连读)2016.09至今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行为经济学
金融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期刊审稿人、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CNKI评审专家、黑龙江省数量与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会监事、省经济学会理事、省管理学会理事、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成员、省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业务咨询专家、黑龙江大学自贸区研究院专家成员。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科技专委会委员、黑大支委兼参政议政委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思路与基本框架 4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6
第二章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 11
第一节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1
第二节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测量 13
第三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与成因 14
第四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和扩散途径 21
第五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量 23
第六节 相关文献评述 28
第七节 本章小结 29
第三章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展阶段 31
第一节 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发展阶段 31
第二节 我国金融结构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变 40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实践 4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3
第四章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分析 54
第一节 传统渠道 55
第二节 新兴渠道 60
第三节 综合渠道 6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68
第五章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其他重要维度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分析 69
第一节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69
第二节 流动性视角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80
第三节 我国新兴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8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3
第六章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背景下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生成演化分析 9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与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 95
第二节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与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 99
第三节 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启示 10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7
第七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测量及其与经济“脱实向虚”的关系分析 108
第一节 经济“脱实向虚”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实背景 108
第二节 企业金融化及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系的相关文献 110
第三节 本章主要变量的测度与实证模型 112
第四节 企业金融化与边际风险贡献的实证结果分析 11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27
第八章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比较 128
第一节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典型案例 128
第二节 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稳定的治理框架 132
第三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欧元区金融稳定的治理框架 136
第四节 多次金融危机下日本金融稳定的治理框架 140
第五节 亚洲金融危机下东南亚国家金融稳定的治理框架 144
第六节 拉美国家防范金融风险的治理经验 147
第七节 各国经验对我国“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借鉴与启示 150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52
第九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体系 153
第一节 完善金融体系功能与调节机制 153
第二节 培育经济增长动能 157
第三节 完善金融市场监管 162
第四节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66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69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73
参考文献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