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提出的创新中医临床理论,该理论融合中医学的动态观与象思维,借鉴了“十四纲辨证”与“药对”,提出了“药串”,形成了“脉证-象思维-证素-核心病机-治法-药串一体化”辨证模式,临床疗效显著。其内涵主要包括以“核心病机”为靶点,以“证素”为辨证的基础和规范,以“药串”动态组合为组方思路,针对动态变化的证(核心病机)进行有序连贯的治疗。编者师从范冠杰教授,总结跟随老师临床经验,编著本书。本书上篇主要介绍“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理论基础及辨证用药特点,中篇通过知识图谱的形式梳理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学术渊源及学术思想嬗变脉络,下篇汇编了范师及其众弟子在内分泌代谢病及内科疑难杂病临床诊治中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医案及心得。“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既是对中医学的恒动观和整体观的创新继承,又是对中医学辨证论治内在规律更深层次地精准诠释,丰富了近现代中医思维的哲学认知内涵,是把哲学理论具体可视化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不仅可运用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中医临床,更对一些内科杂病的诊治有明显的疗效。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及博士;先后师从中国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奖获得者薛耀明教授、省级名中医范冠杰教授。
目录
上篇“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内涵详解
第一章范冠杰教授介绍2
第二章“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辨治思维概论5
第一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旨要5
第二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临证整体观6
第三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临证中的“动”与“定”12
第四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临证中的“序贯”疗法15
第五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之“八法”19
第三章“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证特色26
第一节辨病、辨证、辨症三位一体26
第二节标本、先后、缓急剥茧抽丝30
第三节疾病阶段性、转折点的把握35
第四章“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用药特色42
第一节现有中药配伍形式及其局限42
第二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用药思想43
第三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对中药药性再认识45
第四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常用药串解析46
中篇“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学术思想嬗变脉络
第五章知识图谱理论概述58
第一节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应用领域58
第二节知识图谱的方法及常用工具62
第六章基于可视化分析的“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研究进展65
第一节数据来源及处理65
第二节数据分析结果66
下篇“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内科诸症治验
第七章“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治验80
第一节脾瘅80
第二节消渴82
第三节消渴筋痹86
第四节消渴肾病90
第五节消渴胃痞93
第六节消渴癃闭94
第七节消渴脱疽95
第八节消渴中风98
第九节消渴胸痹99
第十节消渴不寐101
第十一节消渴丹毒102
第十二节痛风104
第十三节肥胖107
第十四节肝癖110
第十五节脂浊111
第十六节瘿瘤113
第十七节瘿痛114
第十八节瘿病:鹘眼凝睛115
第十九节瘿病:虚劳118
第二十节瘿病:肝郁证119
第二十一节脏躁121
第八章“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内科疑难杂症治验123
第一节鼻渊123
第二节不寐125
第三节黧黑斑129
第四节郁证130
第五节粉刺132
第六节湿温病134
第七节哮病135
第八节咳嗽137
第九节蛇串疮138
第十节关格139
第十一节丹毒141
第十二节月经不调143
第十三节纳呆148
第十四节不孕症149
第十五节风瘙痒150
第十六节便秘153
第十七节虚劳154
第十八节湿疮156
第十九节腰痛158
第二十节胃痞159
第二十一节泄泻161
第二十二节眩晕162
第二十三节发热164
第二十四节痫病166
第二十五节血风疮168
第二十六节无汗症169
第二十七节心悸170
第二十八节多汗症172
第二十九节牛皮癣174
第九章“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指导中医养生176
第一节中医养生理念176
第二节“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养生模式179
第十章从“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到哲学中医193
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