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承载信息的重要平台,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本书遵循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的研究主线,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大众传播理论,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象,基于深交所互动易和上交所e互动新媒体平台提供的特定研究场景,系统地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信息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
本书有助于新媒体互动在补充法定披露、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投资者治理效能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新兴市场数字化转型与监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新媒体环境下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信息互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建立互信关系,增强投资者信心。
杨凡,博士,毕业于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现为山东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讲师。近年来参与开放开源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等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 项目2项,注册制背景下新股发行条件改革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参编教材《合并财务报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SCI、CSSCI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数字化与绿色化。
摘要...................................................................... 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概念界定....................................................... 4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6
第四节 研究内容....................................................... 9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9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2
第一节 理论基础...................................................... 12
第二节 文献综述......................................................15
第三章 制度背景和逻辑框架................................................ 27
第一节 制度背景...................................................... 27
第二节 逻辑框架......................................................34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互动的影响因素.................................... 40
第一节 定期披露信息含量与信息互动水平:信息需求的视角................40
第二节 董秘信息提供能力与信息互动效率:信息供给的视角................62
第三节 本章小节......................................................79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互动的信息效应....................................80
第一节 信息互动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 80
第二节 信息互动与股价信息含量........................................ 98
第三节 本章小节.....................................................118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互动的治理效应................................... 120
第一节 信息互动与管理层在职消费:第一类代理问题的视角............... 120
第二节 信息互动与控股股东掏空:第二类代理问题的视角................. 140
第三节 本章小节..................................................... 163
结论.................................................................... 164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64
第二节 研究启示..................................................... 165
第三节 研究局限..................................................... 166
参考文献.........................................................................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