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帝国斜阳:BBC一战百年记录片脚本,一本读懂大英帝国的陨落与重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整个20世纪投下了长长的阴影。战争不仅改变了欧洲的版图,还重塑了国际政治的格局;思想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呈现出对人性、社会和未来的深刻反思。本书作者从地理位置、军事装备、同盟体系等视角对东欧新独立国家的边界问题、自由民主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和平所面临的总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英国在战后欧洲重建中的角色和影响。我们只有以客观、理智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英国,一战已经被人们遗忘多年了。但众多的小说家,诸如 帕特 巴克、塞巴斯蒂安 福克斯以及地位显赫的威尔弗雷德 欧文和其他一战诗人的作品却依旧深受大众欢迎。然而,19141918年这一段历史似乎已经成为文学家笔下的战争故事,脱离了它的历史基础与内涵。正 如欧文所说,我的创作主题是战争以及对于战争的遗憾对一 战的论述主要是基于诗歌情怀。现在我们对于弗兰德斯和皮卡第 沼泽地区战争中血流成河的场面的描写过于敏感,认为这是一场毫 无意义的悲剧那些为之付出生命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于这场 战争的意义一无所知。但是,如果把这场战争降低到个人悲剧的层 面,无论它如何令人动容,我们都会失去对历史宏大背景的感知能力, 而对于一战的论述已经因沉迷于对诗歌的情怀而展开。1 在学术史上,从历史层面的论述转向文化层面的分析的趋势不断增强。以 19141918年的一战为例,这种趋势已导致人们对于一战的公共记忆过于迷恋,这种记忆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对事实的感性解读。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已经有众多的学者解读了一战的文化影响,特别是对于死亡的人寄托哀思的情感,而这些确实是被传统的军事史学家所忽视的内容。但是 , 太过于相信这种记忆,就像现在的史学编纂趋势一样,离开主题太远,往往忽视了战争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知识等直接的和物质层面的影响。2《帝国斜阳》这本书,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书,因为 1918年以后的生活仍在继续。事实上,正如伍德罗 威尔逊的首席发言人乔治 格雷尔在 1920年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被战争的火焰重塑的时代。3事实上,战后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并没有陷入永恒的哀思之中,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也并不是一个几乎被绝望、失望和哀伤所笼罩的病态的时代。4 本书的第一部分通过分析一战对战后 20年的影响来解析这一问题,这一时段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战后岁月,而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两次大战之间的停战时期。换句话说,本书是在另一次全球性大战爆发之前对 19141918年的解析透视。这一部分的章节将按顺序系统地论述审视东欧新独立国家的边界问题,以及对于自由民主的挑战、殖民帝国的前景、世界经济的混乱、重新兴起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和平所面临的总体问题。一战的部分遗产是负面的,甚至是有害的,但是有些影响却是积极的:20世纪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年代。5 通过对贯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主题的论述和分析,本书想说明的问题是,在最重要的方面,大英帝国在一战中的经历与欧洲大陆的法国和德国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与俄国和巴尔干半岛国家的不同了。英国在一战中没有遭受本土入侵,没有遭受严重的轰炸,没有被卷入革命的浪潮之中,甚至也没有受到内战和非法军事暴动的蹂躏。事实上,除了民间的关于总罢工和经济大衰退的记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比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稳定得多。但是,也有一个例外:在 1916年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之后,爱尔兰关于一战的记忆与英国的主体部分相比更具有欧洲大陆的特征。19161923年爱尔兰独立战争的遗产,爱尔兰内战和分离的倾向,将影响其 20世纪的其余岁月。6 一战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重新塑造了近东、非洲的殖民地和东亚地区。7即使在这个层面上,英国的经历也是非同寻常的,一战后,在其他帝国纷纷崩塌之际,不列颠的和平(这有点像法兰西帝国)却在 1918年之后达到了一个顶峰。然而,英国在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势力的意外扩张,却成为它将来发展的障碍。当战争阴影在 20世纪 30年代初开始显现的时候,一战也对英国产生了影响,英国不仅仅是通过绥靖政策来试图维持和平,同时也在为可能发生的战 争做应急的准备。当时的执政者致力于构建英国自身的防空体系, 而不是把另一批军队送到欧洲大陆去充当炮灰。20世纪 30年代的英国一直在努力避免一场新的大战的爆发。也正因为如此,在下一次大战爆发并且呈现出与一战不同的战争形式的时候,这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几乎拯救了英国。 与英国相比,美国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更加远离一战。关于战争究竟能够带来什么,美国不断增长的幻灭感逐渐与英国趋于一致。最主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死亡人数上:英国的死亡总数是 72.3万人,美国则是 11.6万人其中超过半数人的死亡是由于 1918年的大流感。8对于美国人而言,大战应该是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共有 62万人死于这场可怕的内战,这个数字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死亡人数加起来还要多。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介入一战的时间短暂,损失微小,所以一战很快就被 19411945年的二战与其后的冷战所冲淡了。然而,正是由于一战,美国第一次比较深入地介入了欧洲的冲突,并以此步入了全球外交。对美国领导人而言,这种经历将成为 20 世纪美国外交的一个标杆,尤其是当他们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面临政治负担和精神困境的时候。 一战的影响非常广泛,并且贯穿了整个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这场被称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的意义被彻底推翻了,因为不到 1/4 世纪之后就爆发了第二场更恐怖的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中,英国遭到了严重的轰炸,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被他国入侵本土的威胁,它在亚洲的殖民体系也被这场战争彻底颠覆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19141918 年的战争也因此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后整整 20年的时间里,一战的意义被二战和冷战所掩盖,因为它们带来了更恐怖的屠杀和轰炸。一战价值的重新发掘是在 20世纪 60年代,也就是 距离一战大约 50年的时候。对于英国人而言,正是在这一时期, 19141918年形成了一个故事,而且主要是关于战壕和诗人的故事。 1945年之后,19141918年的一战造成的直接的、物质层面的 影响已经消失了,但是关于这段历史的客观记忆却变得更加重要,然而这是被当代人的观念所塑造的历史。例如,在 20世纪 60年代,英国爆发的年轻人反抗保守的当权派的运动和已经在德国爆发的反对沉默的一代的活动,其行为同纳粹别无二致。而到了近些年,在国际层面上,对一战的看法则更加受到冷战的影响。这在关于索姆河战役、卡波雷托战役和靠近伊普尔的爱尔兰和平塔的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当然,英国关于这场战争冲突的看法主要集中于索姆河战役。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在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设计的章节里,本书追溯了 19141918年对于 20世纪下半叶产生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在当时没有直接显现出来,但是仍然作用于其后的世界,首先是通过 19391945年二战的过程显示出来,其后更是通过 1989 1991年冷战的结局显示出来,同时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自 1945年以来战后时期的终结。在这些章节里,本书将把大家熟悉的书籍、电影和事件进行随机的组合,从而得出变动的现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不断再现的观点。9 因此,本书对于一战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剖析 19141918年的历史遗产,也是为了解释 20世纪一战后的岁月的某些重要特征。本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很多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既包括军事历史,又涉及文化研究;既探讨意识形态问题,又蕴含经济学的内容;同时也关注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趋势。而至关重要的是,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置于欧洲语境中进行观察,本书希望能够传达这样一个观点:传统的、以英格兰为中心的关于战争的观念,是迫切需要加以修正的。简而言之,本书试图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英国人关于一战的看法出现了偏差与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扩展我们对于战争的年表的认识和感觉。英国人对于一战的时间观念主要集中于 1916年, 更确切地说,是集中在 1916年的 7月 1日,也就是著名的索姆河战役爆发的那一天。但实际上,战争持续了四年的时间,分为几个阶段。如果我们想要充分理解一战对于战后几十年的影响,最后一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一年恰恰是最易被忽视掉的一年。对于本书而言,一战是如何结束的远远比它为什么开始更加重要。而一战的后果,如猛烈的压力,在其后数十年的僵局中得以爆发。10 战争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在 1914年。我们这里不探讨在此之前的紧张状态的影响,七月危机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而它却成为一 战的导火索。这里的问题是,谁将为一战的爆发负责,或者说哪一 个国家要负主要责任,这将在这本书中逐步地被推导出来。有充分 的证据表明,哈布斯堡帝国是主要的责任国,而它的外交政策的选择, 一方面是因为突然受到了刺杀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得到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支持。于是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经常给它制 造麻烦的邻国,即塞尔维亚。很快,支持塞尔维亚的沙皇俄国被卷 入了战争,随后沙皇俄国的盟友法兰西共和国也介入了战争。经过 激烈的争论之后,英国当政的自由党政府把它的命运和法国及比利 时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比利时一直恳求英国保障它在战争中的中立 地位。在 1914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几乎都被人们遗忘了。这一年战争规模迅速扩大,法国的军队推进到 阿尔萨斯和洛林,沙俄军队进入了东普鲁士地区,德国则迅速地向 巴黎推进。各交战国政府都认为会迅速地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战况的发展使得它们逐渐失去对局势的把控,更为严峻的是, 它们都低估了现代炮兵和机关枪对于步兵部队的巨大杀伤力。对于 交战双方的大部分国家而言,1914年军队的伤亡率是一战中最高的一年,例如,法国的伤亡人数达到了 50万。1914年 8月 22日是最 为严峻的一天,法国军队在进攻的过程中损失了 2.7万人,这个数字比英国在索姆河战役第一天的死亡人数要多得多。在德国进攻法国 阵地的时候,法国士兵因为军服颜色(蓝色的束腰上衣和红色的裤子)非常鲜艳,而很容易地成了德国机关枪的靶子。11 1915年,西部战线已经进入了漫长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瑞士到北海,层层的战壕被挖掘出来,进入了众所周知的血流成河的相持阶段。交战的所有国家仍然幻想在战场上能够取得一场决定 性的胜利,从而彻底粉碎敌人继续战争的愿望。英国和法国试图通过攻击德国的盟国奥斯曼帝国实现这一目标,在 1915年 4月对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然而这场发生在加里波利的战役的结局是灾难性的。5月,意大利抱着同样的希望发动了对奥匈帝国的进攻,但是却被困在了阿尔卑斯山。1915年,德国的进展顺利,以势不可当的优势战胜了塞尔维亚,并且从沙俄那里攫取了波兰的大部分领土,然而这些胜利并没有达到致命一击的效果,沙皇俄国的士气仍然很旺盛。实际上,一战前半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战争后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战前的对于社会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恐惧是截然相反的。当战争的代价高昂时,和平的代价也是如此。正如一个德国大臣在 1914年 11月所说的那样,在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和恐怖的牺牲之后,似乎只有明确的胜利才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其他任何结局对于人民来说都是不充分的。12 时间推进到 1916年,交战双方仍然一直抱着这样的希望,即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并为此做好了行动上的准备 工作。大多数交战国把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用到了军事防御上。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经济和社会在战争中的作用,这种 方式也被称为总体战。各国纷纷强化了政治上的控制倾向。在 德国,1914年的政治上的一致不复存在,持不同政见的社会主义者公开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英国强制性地推行征兵政策,这违反了神 圣的自由原则,以大卫 劳合 乔治为首相的新的联合政府成立,并且进行了继续战争的努力。在战场上,德国最高统帅部把目标锁定 在凡尔登地区,希望在这一地区让法国人的血流干,但是这一 战役失败了,德国军队与法国军队一样血流成河。凡尔登战役期间, 交战双方的死亡人数在 40万~60万间。精确的数字统计是不可能的, 因为许多士兵都被炸成了碎片,至今仍然可以在杜奥蒙葬尸堂里看 到从战场上搜集到的大量碎骨。为了解决凡尔登困局,协约国在索 姆河发起了进攻。但是英国在第一天就损失了 6万人,其中的 1/3是被杀死的,于是 1916年 7月 1日对于英国人来说成了战争中最可怕 的一天。然而,这场进攻仍然持续到了 11月,因为当时的战地统帅道格拉斯 黑格仍然寄希望于能够有一个戏剧性的突破。在整个索姆河战役期间,英国的伤亡人数达到了 42万人,法国的伤亡人数大约是这个数字的一半,同样,德国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其数字可能接近于英国和法国的总和。13 1916年 11月 13日,当时的索姆河攻势已经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减弱了,英国的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勋爵建议英国内阁考虑和平谈判的问题。鉴于目前的人口伤亡、金融损失和对生产力的破坏,战争损失的恢复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伤亡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0万,英国每天的战争花费都达到 500万英镑,这确实是我们应该承受的责任,但是至少应该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牺牲是会有回报的,如果所有的付出都是徒劳的,如果再有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我们发现我们仍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战争的延长毫无意义。那些延长战争的人的责任并不比发动战争的人的责任要小。当局者对兰斯多恩勋爵的建议充耳不闻,但他提出来的问题,几乎就是在最终的停战协定达成的两年前同一天提出来的,即他所阐述的继续战争带来的后果这一观点,也一直让英国人备受折磨。14 1916年,每一方发动的攻击(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都失败了,并且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各国国内的骚动也在战争后方给它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1917年,裂缝开始出现,战争进入了一个更加不稳定的第三阶段。德国人缩短了他们的西部战线,撤回到新加 固的防御工事中去。美国仍然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是英国进行战 争的需求更加依赖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并且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 银行和私人投资者的贷款。因此,德国最高统帅部做出了一项重大 决定,决定在大西洋发动不受限制的潜艇战,此举把美国拖入了战争。 德国人认为,在美国进行充分的战争动员之前,他们的潜艇能够彻 底切断英国跨大西洋的供应线,在短时期内,德国人的战略似乎取 得了成功。1917年 4月,法国军队发生了兵变,主要导火索是在贵妇小径这一地区发动了对德国人的自杀性袭击。如果不是因为指挥 官罗伯特 尼维尔傲慢自负,法国军队甚至可以预见到这场战争的未来。在这场战役中,很多士兵加入了战斗,他们在倾盆大雨中沿着陡峭的山坡进攻,并且发出了类似绵羊的叫声。尽管这次兵变很快被平息了,但是法国军队在之后的所有进攻中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冒险行为。10月,意大利的军队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卡波雷托被击溃。英国在西线迅猛推进,从春天在阿拉斯到秋天在帕斯尚尔, 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收益微乎其微,这也加剧了政治家和将 军们的摩擦。 只有东线战场似乎还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这来源于奥斯曼帝国的失利,英国军队占领了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但是这不能抵消 1917年欧洲东部战线的失利。2月,沙皇俄国国内掀起了反战的狂潮,在首都圣彼得堡,仅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因为食品问题爆发的骚乱和兵变就推翻了沙皇的统治。统治俄国 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很快被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尽管新政府在整个夏天仍 然参与一战,但是 10月份布尔什维克取得权力之后,东线很快进入了停火状态。在一战的进程中,德国首次能够全心全意地进攻西线了。 1918年是战争的最后阶段,战争再度进入了一个易变期,这和 1914年的情况类似,每一方都寻求决定性的突破。鲁登道夫将军和 他的德国最高统帅部曾经在 1917年发起过潜艇战,现在事实上他已经成为德国军事上的独裁者,决定再赌一把。他发动了一系列进攻行动,试图在新到来的美国军队认真地部署好之前突破西方战线。1918年 3月,鲁登道夫发动了攻击行动,这次行动几乎把英国军队与法国军队撕裂了,随后的危机平息了罢工及所有的反战言论。但是发动此次攻击,也等于把大量的德国军队暴露在了协约国的火力之下。德国一共发动了五次进攻,其攻势一次比一次弱,这是因为士兵的伤亡和开小差。在这个时候,协约国的封锁开始发挥作用了。柏林人翻遍垃圾堆寻觅腐烂的肉类和蔬菜用以充饥,如果他们要继续劳动,每天至少需要 1000卡路里的能量,这远比官方的最低限额的一半还要少。1918年夏天,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得到了百万美军的 支持,开始向前推进。当时德国的担心是,如果战争持续到 1919年,美国必将发动一场决定性的进攻。这种设想击溃了德军的士气。但是在 1918年,这些年轻人仍然在亲身体会战争的本质,并为这种虚张声势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18年秋天,英国军队取得胜利。黑格那时指挥着 60个师的兵力,这也是英帝国指挥过的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以步兵、坦克、飞机和炮兵联合作战的方式突破敌人的防线并以此取得了胜利,这完全不同于 1916年的战术。最近英国历史学家坚持认为黑格的胜利持续了百天之久,而且他们也认为 这是索姆河战役以来的不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收获。15 [英]戴维·雷诺兹 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其研究方向集中于20世纪西方历史,不仅能够深刻剖析冷战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还能深入探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变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解读,他为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视角。代表作有《克里姆林宫的信件》《大国外交三部曲》等。 第yi部分 遗产 第yi章 民族 /003 普鲁士容克就像路霸一样在欧洲这片土地上横冲直撞……当两个弱小的民族被野蛮行为残酷地碾压和蹂躏的时候,如果我们袖手旁观, 我们的耻辱将贯穿整个时代。 第二章 民主 /043 为了民主,必须确保世界的安全。 第三章 帝国 /089 一战向整个世界甚至是我们国家自身的民众证明了,或者说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大英帝国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长期被忽视的一支有生力量。 第四章 资本主义 /131 现在英国很少有人相信《凡尔赛条约》、战前的金本位制或者通货紧缩政策的价值和作用。这些战役能够取胜主要是因为不可抗拒的事件的压力……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对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并不清楚,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第五章 文明 /167 在艺术具备人性之前,它首先必须学会残忍。 第六章 和平 /219 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一切,也许还要更多一些。我们唯一的目标是维持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生活在和平之中。 第二部分 镜像 第七章 战争再现 /257 这就是地理上的成本为什么欧洲的地图从来没有固定不变过呢? 第八章 罪行 /293 由于对一战中暴行的宣传持怀疑的态度,许多人不太愿意相信纳粹对待囚犯的不人道行径。然而,从上个星期开始,美国人不再怀疑这一点了。 第九章 世世代代 /329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参加过二战。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前者就像克里米亚一样遥远。无论是引发它的原因,还是参与决策的相关人员, 我们都认为是晦涩不清的,甚至可以说是声名狼藉的。 第十章 英国兵 /375 几乎所有关于 7 月 1 日的故事都有特雷布林卡的倾向,那些温顺的年轻人排成长队,身穿质量非常差的军服,负担沉重,脖子上挂着编号,沉重缓慢地穿越一片毫无特征的景观,走向导致他们自我灭绝的铁丝网之内。 第十一章 纪念 /403 现在,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法兰西, 活着的人步履沉重, 逝去的人却轻舞归来。 结语 长长的阴影 /439 死者已经逝去,他们已经不在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地位,今天是属于我们的。他们曾经像我们一样真实存在过,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成为影子。 注释 /457 致谢 /523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