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是食品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品工业发展水平。食品无损检测课是一门应用型课程, 包含了常用的光、 声、 电、 磁检测技术和新型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的介绍。 食品无损检测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培养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将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
无损检测技术能在不破坏被测对象、 无需预处理的情况下, 获取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是食品检测领域的 朝阳技术, 由于其具有客观、 快速、 易于在线检测等技术优势, 已成为食品加工业走向信息化、 食品装备业走向智能化的重要技术保障。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日新月异, 食品无损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为此, 本书编写组邀请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和教学的人员, 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 编著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 一书, 以便于本领域人员对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促进我国食品无损检测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本书也是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配套教材。
本书共 16 章, 从光学到声学, 从电学到核磁共振, 从 X 射线到生物传感器等, 一一介绍大量不同原理的无损检测传感技术。 一些处于实验室转化到应用阶段的传感器和装置也将得到详细介绍。 第一至三章由邹小波、 李艳肖、 欧阳琴、 孙力编写, 第四、 五章由郭志明、 王佳华、 邹小波、 孙宗保、 申婷婷编写, 第六章由杨增玲、 郭志明、 邹小波编写, 第七章由孙立、 李志华编写, 第八章由谢丽娟编写, 第九章由石吉勇编写, 第十章由田师一、 李志华编写, 第十一章由黄晓玮、 翟晓东编写, 第十二章由姜松、 李艳肖、 张迪编写, 第十三章由徐艺伟、 张文编写, 第十四章由张新爱、 邹小波编写, 第十五章由邹小波、 翟晓东编写, 第十六章由石吉勇、 邹小波编写。 全书由邹小波负责统稿。
本书以检测技术和方法, 而不是以检测对象来进行章节的组织, 全书内容丰富、 知识系统, 涉及多种技术手段, 体现多种学科的交叉。 另外, 本书几乎涉及食品无损检测的各个方面、 各种技术手段, 并能反映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检测方法, 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材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外专业技术参考书。 书中介绍的大量实例, 也大多基于各位编著者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论文, 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实用价值, 很多内容是第一次和读者见面。 编者的这些思考能否得到读者们的认可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本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 知识面广, 内容繁杂多样, 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 书中有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 衷心希望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正。
第1章 绪 论
第1节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
第二节 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光与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技术
第1节 光与光谱
第二节 电子跃迁
第三节 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技术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三章 计算机视觉技术
第1节 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应用概况
第二节 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
第三节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
第1节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建模流程
第三节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第五章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
第1节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概述
第二节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
第三节 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
第四节 拉曼光谱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第1节 光谱成像检测技术简介
第二节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显微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第七章 X 射线、 LIBS 与微波检测技术
第1节 X 射线技术
第二节 LIBS 分析技术
第三节 微波分析技术
第八章 太赫兹波谱检测技术
第1节 太赫兹波谱检测技术原理与特点
第二节 太赫兹波谱检测系统
第三节 太赫兹波谱检测关键技术
第四节 太赫兹波谱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第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第1节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第二节 质子核磁共振谱
第三节 碳的核磁共振谱
第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章 人工嗅觉、人工味觉检测技术
第1节 人工嗅觉、人工味觉检测技术概述
第二节 人工嗅觉、人工味觉的传感器阵列及模式识别
第三节 人工嗅觉、人工味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气味可视化检测技术
第1节 气味可视化技术
第二节 气味可视化技术与指示膜技术
第十二章 食品声学和力学检测技术
第1节 食品的声学检测技术
第二节 食品的力学检测技术
第十三章 电化学技术
第1节 电化学技术概述
第二节 电化学仪器
第三节 电化学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纳米探针和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第1节 纳米探针检测技术
第二节 生物芯片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第三节 生物芯片主要类型
第四节 生物样品处理与芯片杂交
第五节 生物芯片及自动化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检测技术
第1节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检测原理
第二节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数据处理
第三节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品质评定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 无损检测数据处理技术
第1节 无损检测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模式识别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