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首批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建立和发展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形成先进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伟大探索与创举。
1984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重要步骤。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这是中国继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后,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步骤,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应运而生。国家级开发区因改革而生、伴开放而长、靠创新而强。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国家级开发区俯首耕耘、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已发展成为我国产业最为聚集、开放型经济最为活跃、区域发展带动力最为强劲的开放平台。从全球大历史视角观察,国家级开发区就是践行国家战略与全球化互动的先行者、试验田,演绎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再到创新优势的发展逻辑,取得了高质量发展效率。国家级开发区以千分之三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过全国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五分之一的利用外资和外贸总额,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践出真知。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发展效率与模式创新不仅关乎地方经济的繁荣,更是推动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解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效率,总结探索出一条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成为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及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者、研究者,构建了开发区发展的三力模型,这三力就是开发区发展的战略谋划力、资源整合力、贯彻执行力及其综合运用。对于国家级开发区来说,必须有效提升这三种力并持续改进,才能实现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最佳意图。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力结构模型,作为分析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效率的核心框架,不仅深刻揭示了开发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更为我们理解和评估开发区的发展成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书以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历程为牵引,分析了国家级开发区40年来在顶层谋划、要素整合及基层执行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构建出区域发展三力结构模型的分析框架。基于经济学、管理学两门学科基础上形成的国家级开发区三力结构模型,强调了战略谋划力、资源整合力和贯彻执行力在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合作,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家级开发区治理的功能出发,明确其核心目的是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效率,不仅体现在国家级开发区组织管理上的体制效率,而且体现在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经济上的发展效率,更体现在国家级开发区资源运用上的整合效率。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核心考察应在于国家级开发区战略谋划力、资源整合力、贯彻执行力,涵盖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效率、产业经济效率、区域带动效率、创新资源整合效率、空间资源整合效率、资金资源整合效率、管理服务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效率等。在此分析框架下,我们从书中看到既有发展与治理的推进轨迹,也有其不断检视修正的过程。本书提出开发区战略谋划力是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效率的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愿景,就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力通过宏观的布局建设、法律法规的建立、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及财税的政策选择以落实发展规划,强化区域发展潜力的识别与规划,强调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制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策略,确定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发展路线。开发区资源整合力是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效率的支撑,涉及有效地吸引、管理和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源、空间资源、区域资源、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注重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以提高产出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发区贯彻执行力是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效率的保障,是确保战略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一环,不仅包括管理体制、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还包括了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和决策制定,以确保项目全方位按计划推进,并能够及时应对问题和挑战。这三个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和互动,缺一不可。战略谋划力指导了资源整合力,确保吸引和整合的资源与战略规划保持一致。资源整合力为贯彻执行力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贯彻执行力也反馈到战略谋划力和资源整合力,三者形成了一个反复循环的发展闭环。
本书特别以广州开发区作为分析案例,以翔实的数据解码了广州开发区40年来的快速发展,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时的9.6平方公里起步,先后融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规划面积扩大到如今的484平方公里。创造了从建区之初广州开发区作为单一经济功能区提出的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到多区合一后提出的打造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等理念,造就了该国家级开发区从荒芜到繁荣的崛起之路。广州开发区从建区以来年均GDP增速超20%,以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40%的工业产值、17%的税收收入和15%的GDP。广州开发区从创立之初,在营商环境、招商模式、土地管理、管理体制上,都走在改革的前沿,提出了多个首创和第一,成为国家改革创新的排头兵,通过打造国际企业集聚地,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对广州开发区的实证研究,从战略谋划力维度、资源整合力维度、贯彻执行力维度构建独具特色的三力结构模型,通过对广州开发区思想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空间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为解码开发区的发展效率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广州开发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变革。
本书提及的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保税区等类型。本书以广州开发区的发展为例。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具有其特殊性与先进性。广州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的典型案例,现形成了由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和广州市黄埔区合署办公的国家级开发区独一无二的五区合一新型管理模式。因本书探讨的开发区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但因多数国家级开发区未形成多区合一的情况,故部分数据比较时,主要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为例进行比对。
全书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深入的案例研究以及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对广州开发区的三力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解析,以广州开发区三力展现国家级开发区三力,不仅展示了开发区在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区域协同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更深刻剖析了国家级开发区40年来发展成就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本书的问世,不仅是对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方向的一次前瞻性探索与展望。开发区三力模型为我们理解国家级开发区乃至其他中观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律、优化发展策略、提升发展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探索开发区发展奥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著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