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伶访问记》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报纸、杂志上登载的一些著名京昆剧演员访谈的编集,其中也有许多前辈京剧演员如田桂凤、侯俊山、龚云甫、陈德霖、王长林、高四宝、裘桂仙、王琴侬、时慧宝、钱金福、尚和玉、金仲仁、王凤卿等。访谈主要内容为被采访演员的家族历史、表演轨迹、表演剧目、表演技术、表演理念等方面的阐述,涉及梨园掌故、皮黄历史、演员修养、职业精神、剧目编排、科班教育、戏班管理等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京剧名演员以及他们对京剧的理解的认知维度,许多理念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是建构当代京剧学很好的参考材料。
本书内容极具史料价值,珍贵性不言而喻,伶人自身,脱下戏服,现身说法,传递出的信息领域非常广阔。特别是一些名伶,如田桂凤、程继先、马连良,他们对戏曲表演理念的认知与实践,可以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传统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到底是什么,对传统的认知存在哪些误区,有着很好的比较与纠偏价值。
清末民初是个京剧从衰颓向复兴转变的关键阶段,那时候京津沪三地出现了许多对京剧状态或名伶艺事的评论、报道。我们知道,京朝名伶周边都会形成一种熏染的气候,王瑶卿的古瑁轩、余叔岩的范秀轩都是代表。但是正儿八经地采访他们,完整记录他们对自己的历史、京剧的掌故、表演的理念的讲述,在整个二十年代之前几乎没有,直到民国十九年的到来。本书即选取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三份报纸《全民报》《世界日报》《新民报》的戏曲专栏访谈,整理并加以注释考证,以补文献之不足。口述采访虽问世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读来仍很吸引人,不仅对深入探究清末民初梨园情况大有裨益,对了解当时的政治、民风、习俗甚至语言等,也很有参考价值。
编者李世强,男,1971年生,上海市人。主要从事近现代京剧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为马连良艺术研究会会员。编订专著《马连良艺事年谱(19011951)》《活人大戏》《修竹庐剧话》等。学术论文《谭鑫培赴沪演出史事略证》等。
《名伶访问记》的当代观照(代序) 丁嘉鹏
整理说明
老生卷Ⅰ
老生
孙菊仙
叶春善
时慧宝
王凤卿 附王幼卿
王又宸
谭小培 附谭富英
张荣奎
高庆奎 二篇 附高联奎
老生卷Ⅱ
余叔岩 二篇
言菊朋
余胜荪
周信芳
马连良 四篇
王泊生
武生 小生卷
武生
尚和玉
杨小楼
俞振庭
刘砚芳
李万春 二篇
小生
程继先 二篇
金仲仁
姜妙香
青衣 花旦 老旦卷
青衣、花旦
侯俊山 附项鼎新
陈德霖 附陈少霖 李香匀
田桂凤 附刘凤缘
王琴侬
荀慧生 附陈墨香
徐碧云
程砚秋 二篇 附李洪春
老旦
龚云甫
李多奎
净 丑卷
净
钱金福
裘桂仙
李永利 附蓝月春 萧春亮 毛庆来 朱佩芝
常立恒
郝寿臣 二篇
金少山
刘砚亭 附刘宗杨 关丽卿
丑
王长林
高四宝
萧长华 三篇
马富禄
场面 昆腔 票友 科班卷
场面
曹心泉
徐兰沅
昆腔
陶显庭
郝振基
韩世昌
马祥麟、侯永奎(荣庆昆弋社)
票友
溥侗
科班
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