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下午,吴氏固圉斋后人吴锡祺、叶于敏夫妇向苏州博物馆捐赠了43种珍贵古籍。这批捐赠的古籍文献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皮子文薮》(共四册,第三册抄配),上面有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等印鉴。经专家鉴定,此书是存世罕见的清代乾隆皇帝天禄琳琅善本藏书,也是江苏省唯一一部完整的天禄琳琅藏书,堪称精品。此外,捐赠古籍中还有吴锡祺祖父吴燕绍留下的约579册1000万字的《清代蒙藏回部典汇》手稿,辑录了从明万历到清宣统年间,有关边疆地区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密档、图书等原始资料,其中不乏稀见史料和中枢密档,研究价值极高。这部手稿也是顾颉刚先生生前始终惦念的一部书稿,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1979年4月3日,顾颉刚先生甚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予之心事有三部书当表彰:一、吴燕绍《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二、孟森《明元清系通纪》;三、钱海岳《南明史稿》。此种手稿是我国边疆史料研究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此次古籍捐赠,是苏州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之际的一次重要活动,为了向吴锡祺、叶于敏夫妇表示故乡博物馆的敬意和感谢,特拟定在十四五期间陆续整理出版固圉斋捐赠的未刊稿本,并组织人员编辑《吴江吴氏诗词集》,以期实现吴氏后人将珍贵古籍化私为公,将先人著述整理问世、公诸学林的夙愿。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已先后于2020年和2023年影印出版近人袁崇霖《雪庵日记》和《吴燕绍未刊手稿汇编》。
一
吴江,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从远古时期的先民渔猎,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战场,吴江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奇。汉高祖刘邦时期,松陵被立为军镇,这不仅标志着吴江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更是将吴江与南北各地紧密相连,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镠在此建县,吴江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宋室南渡后,吴江的地位更加显赫,从一个蕞尔小邑逐渐变成了京畿之辅。中原士民纷纷南迁至此,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当地的吴越文化相融合,共同创造了吴江独特的江南文化。明清时期,吴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富甲江南、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是让吴江名扬四海。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和名门望族。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或以道德文章流芳百世,为吴江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吴江松陵吴氏,便是这样一个承载着辉煌历史与崇高家风的家族。他们自汴京而来,随宋室南渡,最终在江南松陵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繁衍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共同书写了吴氏家族的辉煌篇章。
…………(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