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每个时代也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
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出现了很多企业家,这要感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前,中国没有市场化,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环境中,而经济制度的转型使人的主体性得以解放,被压制的创造性得以释 放,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形成百业待兴的创业场景。
企业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诞生,并逐渐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他们创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又背负着各种压力,诸如资金短缺、内卷严重、供需失衡、新技术冲击、成本上升、盈利困难、合作伙伴决裂等,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还要承担 因创业失败、名利受损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可以说他们的成长史其实是一部挣脱苦难的历史,只是苦难因人而异罢了。
过去一年,全球局势风云变幻。美国新总统上任,带着再造美国伟大的目标和雄心,意欲阻止中国的崛起;在亚洲,邻国日本也在积极谋划,试图通过投资收购全球产业链,打造在经济领域与中国一决高下的实力。反观国内,经济的转型迫在眉睫。
创维商学有一位学员叫张治雨,是凤阳瞩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90 后,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主要做光伏模组。2024年光伏产业一片哀嚎,模组价格暴跌,从 2.2 元 / 瓦跌到 0.65 元 / 瓦下降幅度达70%。他的公司的年度营收目标原本是 50 亿 元人民币,可到年底只完成了 14 亿元人民币,可以想象,这中间的落差会给创业者带来多大的打击和压力。
原本规划好的一系列投资、扩张计划,都被迫调整,资金回笼 速度慢了,后续的研发、生产资金链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谁遇到这 种事都要脑壳疼。但在困难面前,张治雨没有屈服,而是积极面对,开源节流,从上游模组进军分布式光伏,抓住机遇,拓展生态,成功突围。正应了那句话:只要怀揣希望,坚守梦想,再黑暗的夜,也能盼来破晓的曙光。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维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苦难与挑 战。而正是这些苦难,让我们变得坚韧不拔,越来越强大,在困境 中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创维集团的展厅入口处有一句话 :难修能力 苦修智慧,这是 我创业三十多年来对于苦难的理解。在我眼中,苦难是上天赐予我 们成长的礼物。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表现在他的聪明才智或者具 有的独特技能上,更体现在他面对危机和压力时的反应能力上。
圣人云:心不死则道不生,欲不灭则道不存,心不苦则智慧 不开,身不苦则福禄不厚。
不曾经历生死,又怎会对人生大彻大悟;不曾陷入深渊,又何来涅 重生;每个自强不息的人,都曾无处可依。经历苦难,是为 了让内心通明,坦然面对世事无常;穿越苦难,意味着学会与苦难 共存,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创维的成长何尝不是在一次次跌入深谷后,又一次次爬起的穿越过程。2000年,中国家电史上最大的兵变就发生在创维,当年的陆强华事件曾轰动业界,让我这个黑心老板在全国媒体面前丢尽了脸面,事业一时陷入绝境,哪怕后来舆论给我平了反,但现在想来仍然让人羞赧、后怕,从一开始抱怨老天不公到合 作伙伴忘恩负义,再到逐渐平静面对。
那次磨难之后我突然开悟,以至再有类似事情发生时我可以做到完全不在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分歧,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既非天然的盟友,也未必是一对前世就结下深仇的冤家。危机发生后,只要双方能够平心静气地沟通,积极化解分歧,还是能化 干戈为玉帛的,还是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的。
企业的苦难分内外,外是外部环境的突变带来的打击,要通过 内在的力量来应对苦难,内是内部的文化、环境等带来的,有时候 会发生一些冲突甚至是停滞,可能让企业毁于一旦。正视错误就是 正视苦难,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把问题发掘出来,接受它、穿 越它,才能奋起反弹。
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苦难与挫折会伴随人的一生,挫折能增强人的韧性与敏捷性,是宝贵的财富。没有苦难,难有非凡的人生。为了让穿越苦难变得更有意义,我总结出了9条穿越苦难的心法:
1.穿越苦难不是没苦硬吃,而是一种人生哲学。
2.正视苦难才能穿越苦难。
3.生活的本质是长期的痛苦和瞬间的快乐交替的过程。
4.痛苦是人摆脱孤独和迷茫、找到人生价值、获得内心平静的必经途径。
5.苦难,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章,它是磨砺意志的砂石,是孕育智慧的暗室,更是开启崭新可能的万能钥匙。
6.只有经历过苦难,并修炼好了危机应对能力的人,才能在不确定的人生旅途中后来居上,赢得未来。
7.成功的道路是艰辛的付出和痛苦的坚持,做好吃苦的准备才
8.先在痛苦中奋斗,才可能有快乐的结果,经历过痛苦之后的快乐才是大快乐。
1988 年,可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元年,因为在这一年,私营经济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很多知名企业都是在这一年前后成立的,像华为、万科、富士康等,包括创维也是在这一年创办的。
那个年代的创业环境,不像现在可以 A 轮、B 轮地进行融资,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到极致,这才有了创业历程中 一次又一次以小博大的案例。这当中有现实窘迫的成分,也有创业者敢于尝试的勇气。
往小总结:以小博大不是投机主义、赌博行为,而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试错并取得成功的能力;往大归纳:以小博大是一种敢于拼搏的企业家精神,更是一种宏大格局与精细实干相融合的超凡修为。
创维成立之初,主要在香港做电子元器件贸易,结果出师不利, 初次创业就几乎血本无归,让我大病一场。后转战深圳投身制造业,先是在制造电视遥控器上挖到第一桶金,但后来在制造丽音解码器 上栽了跟头。之后面对重重压力开始制造电视,面对香港知名企业讯科、瑞凌集团在电视产业投入数十亿元遭遇的重大失败,创维凭 借星期六工程师的灵活用人策略,以及 15% 的股票期权,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企业得以崛起,这是真正改变创维命运的一个开端,也是创维发展史上我最为得意的一次经典的以小博大案例。对此,有几点心得还是值得分享的。
首先,商机从来都近在咫尺,生意不分大小。哪怕再微小的生意,只要精准契合大众实实在在的需求,它的背后就一定藏着无限 潜力,能爆发出巨大能量。
其次,身处科技时代,人才制胜是铁律。产品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研发出的产品推向市场才能收获认可,企业站稳脚跟,才有生存下去的底气。
然后,人才招揽和留存很有门道。在创维很弱小时,15%的股票期权的价值并不明显,却使人才看到了企业的未来和希望,能把人才变成合伙人。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才会实现共赢的局面,团队凝聚力、战斗力自然直线上升。
最后,市场敏感度特别重要。当年正值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欧市场一下子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创维迅速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开发出了兼容各种制式的第三代国际线路彩电,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在商场上,速度就是关键,谁能快人一步,谁就 能抢占先机,吃下市场红利。
十多年后,当创维从智能家电跨界到新能源汽车上时,也将以 小博大发挥到极致,成就了一个跨界创业的成功案例。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为理念,可以将其看作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能源汽 车走向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开端。
那个时候,关于双碳理念及新能源汽车的知识并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全世界有多少人能搞清楚这些?可以说少之又少。
刚开始我也不懂,一个家电大佬要转行做汽车,跨度太大了,怎么办?我先是花了 1000 万元人民币在重庆收购了一家两轮电动车厂,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了解市场、技术,关注电池发展,对新能源行业的生态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再综合考虑国家政策、行业趋势、技术变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一年后才正式进入新能源汽 车行业。
汽车行业自不必说,投资大,人才密集,涉及领域广。2010 年,我花了 5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南京金龙,直到 2020 年才推出乘用车 产品,循序渐进,先做新能源客车,因为客车的投资小,随后发展到物流车、重卡、牵引车等,经过了商用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 研究和技术沉淀,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核心电池、电机、 电控拥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这才大胆进入乘用车领域。
以小博大不能急于求成,更不是盲目投资,而是在深入了 解行业之后的抉择。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前期投入有了初步成果后,再决定后续是否继续投入资金,用于拓展产品线或升级服务,每一 次扩张都要依托前期积累的数据及用户反馈。
近几年爆雷的那些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无不是对行业缺乏深入了解就赤膊上阵,结果是烧光了几百亿元、上千亿元人民币的海量资金后,最终走向倒闭边缘。
在商业的竞技场上,以小博大 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冒险,而是一场需要精心布局、步步为营的漫长征途,唯有秉持良性发展、 循序渐进的理念,才可能在波谲云诡的市场浪潮里站稳脚跟。企业成功的过程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因此我总结了以小博大的 12 条经验:
1.以小博大不是盲目冒险,而是一种智慧的经营策略。
2.商界的本质是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找无限的可能。
3.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是拥有最多资源的人,而是能够以小博大,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
4.以小博小难成事,以大博小4.以大博大有风险,高成本,以小博大真智慧。
5.在成功的企业家眼中,小生意也有大机会。
6.小的投入,如果用在了刀刃上,就能产生大的效应。
7.以小博大的道路,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是耐心与坚持的结晶。
8.小,不是局限,而是出发点;博大,不是终点,而是不断追求的过程。
9.拥有大格局,愿做小事情,在小处着手,才能在大处收获。
10.小投入也能撬动大市场,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运用资源。,需要明确方向、找准节奏、及时纠偏。
11.以小博大,需要明确方向、找准节奏、及时纠偏。
12.真正的成功,不是起点的大小,而是能否以小博大,创造出不凡的成就。
在人生这场漫长且未知的旅途中,苦难犹如嶙峋怪石,横亘在 前行的道路上,避无可避,每一次与苦难的短兵相接,都是在锤炼 自身。企业成功的过程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由此实现洞见新生。
苦难中往往孕育着新生,从那密不透风的绝望幕布下努力透出希望的微光,创业是一场向死而生的逆行。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那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里,如何抓住机 会呢?
信息洪流每日奔涌,时事新闻、行业研报、前沿科技资讯,皆是暗藏机会的富矿,我们静下心来深挖细究,于字里行间捕捉社会变迁的风向,要从大众新兴的喜好、抱怨声里,敏锐嗅出尚未被填满的市场缺口。我每天都会找人把信息做成剪报,还会用笔记本记录一些重要信息,以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我喜欢四处结交朋友,不管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未来几年,出海将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曾经在中东认识一位杰出的中国女性,她是江苏徐州一位农民的女儿,一无所有只身出海,经过多年打拼在中东迪拜收获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出海后你才能知道 全球市场有多大,我们未必要一直挤在国内这个市场圈子里,这就 是所谓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版图中,探寻新蓝海已然成为企业破局、实 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密钥。开启这片未知宝藏的密码,往往就隐匿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里。聚焦大众生活中的痛点与不便之处,恰似找准了开锁的孔窍,这是深入挖掘潜在商机的第一步。因为那些让人困扰、频繁吐槽的日常难题,背后实则暗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亟待被满足与优化。
想要精准洞悉这些需求,与不同圈层的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必不可少。跨越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藩篱,与形形色色的群体促膝长谈,聆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与此同时,前沿科技的发展、政策风向的转变,以及社会潮流的更迭,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航标。而政策导向,犹如海上灯塔,为企业照亮合规前行的路线,顺着政策鼓励扶持的方向布局,无疑能获得更多助力。
找不到新蓝海怎么办?如果难以寻觅全新的蓝海领域,那么就巧妙地在现有市场格局里开辟蓝色航线,同样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以创维汽车为例,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形势前所未有,从 2018 年的 487 家到现在的不足 50 家,大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创维汽车选择深耕国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国内的惨烈厮杀,为自身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空间和时间。
创维在战略上推行全品类战略,涵盖 4 ~ 18 米长的所有车型, 这种全面的产品布局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无论是个人日常出行的小型车需求,还是商用车领域的中大型车辆需求,都能在创维汽车的产品体系中找到对应的车型。全面对接多元场景,使得 创维汽车的盈利维度多样化。
在技术方面,闪充闪放 技术搭配 800V 全域高压平台、4C 超级快充电池是创维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闪充功能可以大幅度缩短充电所需的时间,在超充环境下,创维 EV6 II 超充做到了充电 8 分钟续航 800 里,基本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实现快速补能,这有效缓解了用户的 里程焦虑。
全球首创的 100kW-4C 直流放电功能,对外放电持续功率高达 100kW 以上,能在紧急情况下为其他车辆提供电力援助,还可以实现车对家充电、车对柜充电等。
创维 3.0 主动健康技术中的非接触式健康监测系统通过车内的传感器和拍照等非接触方式,实时监测驾驶者的生命健康指标;主动睡眠促进技术,让客户更好地用碎片化时间休息,补充能量。
这些是创维汽车突围的几个关键点。从致力于引领全新生活方式,打造奋斗者的第三空间,到成为上班族午休能量补充站、全家 出门旅游的移动便捷酒店、高效工作与休闲生活的同步、个人职业 自由实现的最佳场景,由此寻找属于我们的未来。
洞见未来要跟随科技革命的伟大时代。以前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可以升级为 STEM,分别是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这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理念与整合性的学习方法,具有 STEM 素 养的人才是未来的趋势。
在洞见未来的过程中,我们要持续学习,勤修内功待花开。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在寻得蓝海的漫长征途里,拨开迷雾,洞悉市场潜藏的趋势脉络。此外,还要保持身心健康,多活一年可比多挣一年钱更重要,创业者应该把保证身心健康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我每天的口头禅就是睡好一个午觉,保持能量满满。创业者保持永续前进的动力可以归纳为三个字:睡、吃、动,即要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合理运动。 我对洞见新生也总结了 13 条经验:
1.永远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每个转折点上都能找到成长的力量。
2.洞见新生不是追随潮流,而是要具有前瞻性的思维。
3.只有敢于拥抱变化并不断创新的人,才能在变革中脱颖而出,引领未来。
4.生活的真谛在于不断探索未知,创造新的可能。
5.洞察时代变迁,才能引领新生。
6.洞见新生是摆脱旧有来缚,找到自我革新的必由之路。
7.洞见新生,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守住那颗永恒不变的初心。
8.洞见新生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铸就了不凡。
9.洞见新生是一种觉醒,从沉睡中苏醒,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10.洞见新生,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热烈拥抱和积极探索。
11.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失败的人,而是从失败中不断站起来的人。
12.身心健康是奋斗者永续前行的保障,活得久才能不断洞见新生。
1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受考验,怎能成大器。
最后,让我们携手启程,无畏无惧地穿越苦难的荆棘丛,践行 以小博大的智慧谋略,将不可能的天堑化为通途,拥抱洞见新 生的希望曙光,拥抱变化浪潮,齐心协力共创璀璨未来!
黄宏生
20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