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西游宝卷集

 西游宝卷集

定  价:98 元

  • 作者:胡胜 赵毓龙 赵鹏程 辑校
  • 出版时间:2025/5/1
  • ISBN:9787573214676
  •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7.414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32开
  • 商品库位:
9
7
2
8
1
7
4
5
6
7
7
3
6

在小说系统中,横空出世的百回本《西游记》具有绝高的艺术品位,以及无限的文化阐释空间,但归根到底,它也只是故事演化传播史上的一个坐标。

各种西游戏曲、说唱、图像资料,长期活跃在民间百姓的口头,根植于文化精神深处,体现了民间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叙事智慧,演绎出封闭时空中的西游故事。

以本书所收宝卷为例,这些用于特定宗教仪轨中宣唱的科仪文本与百回本《西游记》存在互文关系,却又自成体系,它们基于民间宗教实践的内驱力,遵循自身的叙述逻辑,并在传播上形成闭环。

从文本形态来说,宝卷的早期作品多数较为简略,故事仅具梗概,如《长生宝卷》《西藏宝卷》等。有些则只是选择某一故事元素,如《江流宝卷》《唐王游地府》《进瓜宝卷》等,只是围绕某人、某事展开情节,但往往又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当中加入不同细节的变化,如《唐王游地狱》与《斩龙卖卦》,赌斗双方分别是魏徵与小白龙、袁天罡与金河老龙。

从功能属性来说,多数教派宝卷(如《五部六册》),是借西游故事以弘教。文本往往和丹道修炼紧密结合,金公木母姹女婴儿心猿意马之类的丹道术语屡见不鲜,由此可知百回本小说中的丹道内容渊源。在一些文本里还能明显体会到一丝佛道争胜的意味。如流行于河西地区的《刘全进瓜》宝卷,取经人由佛门弟子唐三藏改换成了太上老君弟子尹喜。原本流传甚广的佛教取经故事,不知何时打上了道教印痕。这一点和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道教化全真化现象实属异曲同工。与此可以对看的是《十王斋科》末段,道教的代表人物吕洞宾居然弃道入释,明显是佛教徒的自炫之词。而《灵宝观音大忏》名为道教灵宝派用书,内容实为佛教观音忏。民间佛道混融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这些宝卷之所以耐看、耐听,受众广泛,因为其叙述目的在于传播地方知识,为地方信仰背书,以致原故事中的配角走向前台,西游的主角甚至被挤出舞台。这种变化往往和地域信仰有关。如《赴任受灾》是江流儿故事与江淮地区三元大帝信仰合流的产物。《五圣宝卷》的流播则与苏州上方山的太姥(太姆)信仰密不可分。

宝卷根植于民间土壤,充满乡土气息,深刻反映了民间话语体系的自闭性、自足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向我们揭示了下层民众稚拙而又不失淳朴的历史观。如《唐僧取经宝卷》,读者惯常熟知的百回本第八十一难通天河老鼋作怪,师徒们落水的原因,在这里演绎成了一段特殊公案:八戒多贪嘴,偷了四个当点心。元朝江山八百载,朱朝分了四百春。后来出了朱洪武,搅得江山不太平。元、明的朝代更迭在这里是因为八戒贪嘴偷吃了佛祖给老鼋的四个馒头,这一改动,使故事充满了谐谑色彩的同时,也展现了民众对历史的别样阐述。

这种封闭时空中的西游故事的传播自成一体,与百回本《西游记》的成书轨迹并行,民间叙事的惰性,使得我们可见它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形态进化的各种面貌。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