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生命痕迹早已刻在枝叶、树皮与根系之中。
当我们凝视一棵树时,就是阅读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看见它的生命故事。
★文津奖得主特里斯坦·古利全新力作!以二十年自然观察经验,揭秘树木生长的原理及普遍特征,带领我们重新看见那些习以为常的树木背景板:
树干的南侧为什么长有眼睛?
大道两边的树木为什么都往中间长?
树到底能长多高?
是什么决定了树枝的生长方向与角度?
针叶树与阔叶树之间的领地争夺之战?
一棵树为什么想要逃离森林?
树木如何应对结构上的压力?
哪些特殊的树形是风与光的博弈结果?
……
★从一片树叶到整座森林,本书将带领你踏上一条有趣而又惊奇的发现之旅,学会流利阅读大自然的信号。我们将会了解海拔与温度如何影响树种的分布;树枝、树叶、树根如何为我们指引方向;树皮纹理所揭示的树木年龄及其隐藏的压力;明亮开阔环境与林地中心对树木外形的影响;树木拥有哪些生存策略与智慧……
★35幅手绘树木剖面图,32张全彩图片,图文并茂,细致讲述有关树木的每一个细节。
裸脊线装设计,轻便易携带,可平摊于草地阅读,享受与自然相处的乐趣。
前奏阅读树木的艺术
树木渴望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它们既想告诉我们关于土地、水分、人类、动物、天气和时间的故事,也想同我们分享它们自身所经历的痛楚与喜悦。树会讲故事,但只讲给那些知道如何阅读的人听。
多年以来,我醉心于收集各种能够在树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特征。这受到自然导航的影响,我喜欢依靠树木来辨别方向,比如说,枝叶稠密的一侧就是南方。河边和山顶长着不同的树种,它们在为人类绘制地图,我痴迷于了解这些地图形成的原因。因此,我对那些隐藏在眼前的线索和模式充满好奇。
有两棵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树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极其相似的植株在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树上的图案等方面,总是存在细微的差异。树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我们窥探树木生长历程的线索,也是我们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机会。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木。
小细节能窥见大世界。如果你在树叶上看到一条明显的白线,这表明附近有水源。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河流。像柳树等生长在水边的树种,叶子上都有独特的白色脉络,好似溪水在叶片上汩汩地流淌。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树木的艺术中,学会在鲜有人关注的地方找到意义。一旦留意到那些连树木自身也无法重现的景象,就再也无法对它们视而不见了。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会遇到无数个树标。我鼓励你去探索这些标志,亲自寻找,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经历将会让你终身受用!
树木的圈地运动
离开核桃林之后,为什么我看到的大树都是针叶树?事情得从最开始讲起,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有生命,随着不断地演变,海洋里出现了藻类,陆地上出现了藓类和苔类。几亿年之后,蕨类和木贼类植物简单的叶子在苔藓上方舒展开来。
进化过程神秘莫测,天才般地解决了各种难题。研究表明,种子的出现意味着后代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生长,这造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植物。紧接着,进化过程中发现木质树干可以维持高水平的竞争,且不需要每年都重新从地面开始生长。砰!树就这样诞生了。
针叶树等最早出现的裸子植物,将种子裹藏在球果之中。大约两亿年之后,被子植物完成进化,大部分阔叶树都属于这一种群。阔叶树在外观上比针叶树更多样,它们往往都有醒目的花朵,将种子包裹在果实之中。大部分针叶树属于常绿树种,阔叶树则大都会每年落叶,并于次年重新发芽。阔叶树和针叶树很容易辨别。如果一棵树有深色的针状叶,这大概率是一棵针叶树。如果一棵树的叶子宽大扁平,看起来不像针叶树或棕榈科植物,那么,它很有可能是阔叶树。(棕榈科植物比较特别,我们后面再回过头来了解它。)
针叶树和阔叶树在许多情况下相互竞争,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哪一个群体能够获胜。一般来说,针叶树更顽强,它们可以在许多阔叶树难以生长的地方存活。常绿针叶树对光照水平要求不高,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意味着它们在夏季凉爽、太阳直射角度低的地区比阔叶树生长得更好。离赤道越远,太阳就越弱,针叶树就越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我们在加拿大和苏格兰看到的针叶树比在美国和英格兰看到的更多。针叶树短而薄的叶子更能储存水分,所以它们比阔叶树更耐旱。这就是我在西班牙干燥的山坡上看到很多针叶树的原因。这也是墨西哥和希腊的针叶树多于美国和英国的原因。对此我们可以做更为严谨的探究。
如果一大片区域有足以维持阔叶树生长的充沛降水,但我们却看不到很多阔叶树,那么水可能是以某种方式消失了。沙质或多石的土壤有利于针叶树,但对阔叶树而言水分流失得太快。
高地往往比山谷更干燥,因而针叶树能够占据山坡,阔叶树则沿河流分布。针叶树的绿色比阔叶树要深一些,这造成了自然景观中有趣而多彩的模式。(针叶树大多是常绿树,它们需要厚实、坚韧的表皮,叶片上覆盖蜡质,这使它们看起来颜色更深。)
一条宽大的阔叶林带与河流紧密相邻,我们对此往往习焉不察,了解这一点让人非常满足。这种满足感能够激发我们继续寻找的欲望。我们知道深浅不一的绿色是标志,我们也知道颜色变化的含义,我们的大脑喜欢探索发现的过程,它会通过分泌多巴胺来让我们产生愉悦感。
植物通过树液将水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高处,很多人对其作用机制有误解。树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之中,这导致叶片的压力低于树木底部的压力。因此,树液并不是从下往上推上去的,而是被树顶的负压吸上去的。这个系统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很稳定,但也很脆弱,因为所有植物都容易受到低温的影响。即使植物在冷冻中存活下来,它的导管也会在解冻过程中产生气泡,或是出现气穴现象,从而堵塞导管。阔叶树有宽阔的导管,可以快速而高效地运输树液,但大的导管特别容易结冰。
针叶树运输水分的结构相对较窄,被称为管胞,这种结构更耐低温(因为较小的气泡能快速地溶解)。从山脚下抬头看,可以看到阔叶树被针叶树取代的区域。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分界线不是完美的直线,但在分界线上方,阔叶树越来越难生存,针叶树取代了它们。
在全年温暖湿润的地区,树液没有受冻的风险,阔叶树很可能长得比针叶树好。所以,我们在热带地区看到的阔叶树比针叶树要多得多。
为什么阔叶树没有像针叶树那样进化出抗冻融的导管呢?
答案在于效率和生存的平衡。阔叶植物的运输系统更高效,如果它们能够生存下来,表现就会很出色。但俗话说得好,只有参与比赛才有机会获胜。若以汽车来打比方,针叶树是配备减震装置的越野车,扛得住恶劣地形但效率不高;阔叶树是公路车,效率高,但对崎岖的地形束手无策。
关于导管冻结,有几个有趣的例外。桦树和槭树是阔叶树,它们设计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处理树液受冻的问题。它们的导管狭窄,所产生的正压能向上泵送汁液,从而避免了因冻结产生的气泡问题,这样就能在春天保持导管有效畅通。这种策略让它们能够在北部高纬度地区生存。俄罗斯的北方森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里有许多针叶树,也有大面积的桦树林。压力使树液从树皮上的切口流出,为我们获取桦树糖浆和槭树糖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阔叶树被针叶树取代,极有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情况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可能与温度、土壤、水分有关,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树木提供给我们的地图的一部分。
发现这一变化与感知心理学有关。让某人描述某地的风景,他们可能会提到树这个词,却不会注意到树林的变化;问同一个人在同一片土地上是否有不同的树木,突然之间,从阔叶树到针叶树的转变就变得极为醒目,他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去决定自己关注的焦点,但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别人并不会在一旁提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