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是爱尔兰作家、BBC英国短篇小说奖得主露西·考德威尔的短篇小说集。从贝尔法斯特到伦敦,再从伦敦回到贝尔法斯特,书中收录的十一个故事,主人公大多是从童年步入青春期的少女。她们之中有人跟随母亲出游,隐隐觉察到家庭生活对于女性的缓慢窒息;有人和同性恋人游荡在贝尔法斯特的大街小巷,在关系暴露后被迫分手,又在多年之后等到了贝尔法斯特的婚姻平权游行;有人面临着与挚友的分别,对方因肤色而在这座城市受尽歧视,最终搬往伦敦……细腻的女性视角与贝尔法斯特独特的城市气质相交织,成就一曲动听的民谣。
这些关于渴望和归宿的故事,以令人心碎和难忘的标题故事《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达到高潮。
BBC英国短篇小说奖得主露西·考德威尔短篇小说集
细腻幽微的女性视角,铺陈女性成长中的混沌时刻
与贝尔法斯特独特的城市气质相交织
当世界猝不及防地揭开面纱,我们将如何从成长中幸存
颜歌导读:露西·考德威尔的作品实现了两种在我此前的阅读和写作体验中似乎不可能同时见到的状态:又是雄浑的,又是女性的。
【前言/序言】:
水的丰盛
露西和露西·考德威尔的小说
颜.歌
二〇一九年秋天,我和露西去爱尔兰金赛尔( Kinsale)文学节做活动,宣传《多种多样:爱尔兰新小说》。这本由她主编的合辑里收了我的一篇小说。作为主编和作者的我们从初夏开始,已经一起在爱尔兰和英国陆续做了好几场活动。在斯坦斯特德候机时,我告诉露西我准备在这次活动上读点不一样的,可能从我年初完成的一篇小说里找个片段。这次我也要读,她跟我说,本来我跟主办方说了我是作为主编来参加活动的,不想读自己的东西,可是他们非要让我读一点,我也就带了一篇我前段时间写的短篇。
我对露西作为作家的盛名当然早有耳闻。她年少成名,出了好几部书,包含长篇、短篇集和剧作集,在英国和爱尔兰收获了不少文学大奖。但说来惭愧,直到那时,我并没有读过任何她的作品。在金赛尔的活动上,我和露西还有主持人坐在一个小教堂里,面对下面长椅上的读者,我先读了我的小说片段,然后她从她的手提包里拿出来了薄薄一沓订在一起的 A4纸。
这是我的一篇新小说,露西说,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公开活动上读它。她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柔,甚至有些羞涩,接着她把纸展了展,坐直了些,开始念:
事物的名称
我们在谈论莫妮卡·莱温斯基。我的朋友在谷歌上搜索她,陷入了深夜的互联网兔子洞,然后她意识到,当那一切发生时,她只有二十二岁。
妈的,我说。我懂。才二十二岁,对不对?我们俩都没再多说什么。心不在焉地,我们来
回摇着各自的婴儿车。有时候就算宝宝不在车里我也会摇婴儿车。有时候我来回摇超市购物车。
当露西读着这些句子的时候,她的声音改变了,不再是那个我熟悉的温和而纤弱的声音,变得浑厚用力。当她念对话的时候,她的声音里甚至有某一种我不曾听过的口音,那是故事里的女人,住在伦敦的来自北爱尔兰的女人。
我听她念这个故事,那么地简单、直接、深刻、有力。而台下本地的观众,她们的银发被透过教堂花窗的阳光染出了瑰丽的颜色,听露西在台上念:……你还记得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吗?……我无法从观众克制而祥和的面部表情猜测出她们的想法,是不是也想到了那时候我们对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轻蔑和憎恨。
露西说:……那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我和露西在金赛尔待了两天,反复地去本地的一家小酒馆吃饭,喝着白葡萄酒聊天。你读那个故事,听得我起了鸡皮疙瘩,我说,实在是太棒了。幸好我在你之前读了,不然我简直没脸读我的。
你太客气了,露西说,我最近在写这样的一些故事,希望能再做一个短篇集。
我真的太喜欢你读的开头片段了。我说,真想把整个故事都读完。
我可以把打印稿给你,露西说,你不介意的话。
从爱尔兰回到英国,在从斯坦斯特德机场回诺里奇的火车上,我握着那沓 A4纸读完了那个故事。 Words For Things。露西的句子像水一样透明而柔和,铺展开来又像刀一般锐利和深刻。故事里的场景,从现在到过去再回到现在,陈列在一起聚集成一个丰盛复杂的、向内衍生的漩涡。故事结束的时候,火车窗外最后的天光正要隐去,而我被卷入了漩涡的底端,眼睛里全是泪水,胸口被一种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力量紧紧地挤压,那是一种纯粹而凝练的文学的力量,一种激昂而宏大的女性的力量。
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读露西的小说。虽然我们年龄相仿,生活上也是亲近的朋友,但我是用读经典的心情来读她的故事的。露西·考德威尔的作品平易又精练,细腻又透彻,激进又充满同情,它们实现了两种在我此前的阅读和写作体验中似乎不可能同时见到的状态:又是雄浑的,又是女性的。考德威尔是我们这个时代超凡的女性小说家在这里,女性并不是作为定语来限制和分类,而是作为中心语的一部分来强调和升华。在她的故事里,无论是《十三岁》《杀戮时间》,还是《人们对你说出所有秘密》《陶罐》,女性都是作为个体存在。在社会、伦理、宗教的系统性和性别桎梏里,她的角色们如水般存在着,或在深井中,或在激流里。考德威尔用节制而充满张力的语言描绘她们的存在,不是立意于表达反抗,也并非希望达成申诉,她平静、幽微、多样的叙事表达就是这宏大的力量本身。
在她获得 BBC短篇小说奖的故事《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里,考德威尔的标志性叙事方式无处不在,且全都精妙入神。第二人称的叙事快速地为文本建立了一种亲密又略带疏离的语调(考德威尔是第二人称叙事的高手,她的第二人称故事的成功和近年来英语世界里用你来讲故事的流行不无关系);《圣经》故事的引入带来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的丰富隐指和层次;看似轻描淡写的笔法一触而多发,推动故事,塑造内心,搭建鲜活的背景;每一次的情节加速都自然且微妙,展开我们之前不曾料到的那些人物内心的幽微和曲折;在故事的进程中,我们被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往前走,对情节的去向丝毫无法预知,却充满了兴趣和期待;这样的期待不断地爬升,直到故事的结束考德威尔的故事总是结束在最完美的节点上,让我们的期待同时落空而又被满足,让故事虽然完结却依然保持着在我们内心的回响。
每次和其他写作者讲到短篇小说,我都会说每一个短篇故事应该至少包含两个故事,一个被讲述的故事和一个没有讲出来的故事。而露西·考德威尔短篇小说的丰富性往往远远超出了双重,我时常惊叹她如何在一个几千字的故事里囊括那样的一个宇宙:城市、国家、宗教、战争、历史、政治、人物,各自的过去,不自知的内心,所有矛盾、挣扎、和解和凝视。正像爱尔兰作家凯文·鲍尔(Kevin Power)所说:没有人可以在一篇短篇小说里融
入比露西·考德威尔更多的东西,也没有人可以比她看起来做得更少。
去年六月,被新冠延期了三年之后,我终于去到了贝尔法斯特,和露西一起参加一个文学节。这一次是为了宣传我的英文短篇小说集,她作为文学节的资深顾问和我的活动的主持人,我作为新书作者。活动后,露西的朋友、北爱作家以及女王大学英语系教授格伦·帕特森( Glenn Patterson)来找我们喝酒,格伦跟我讲到露西写完她长篇小说的第一稿之后,他曾经陪着露西把故事里面所有出现的街道都重新走了一遍,观察现实,对照历史,确保故事里的细节都准确无误。
第二天,格伦开着车,和露西一起带着我参观贝尔法斯特的街道和它众多的、当年为了阻隔手榴弹而修建的和平墙。格伦一边开车,一边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哪一年哪一月在这个路口、这条街、这栋楼边上有了暴乱、枪战,死了多少多少人。我们沿着香克尔路 (Shankill Road)开,在黑山的阴影下。忽然地,我想到了露西笔下的那些贝尔法斯特的少女,那些尖锐的、眩晕的、肆虐的时刻们,想到了《阿里阿里哦》里坐在母亲车里穿行在这座城市的三姐妹。我们的车开了快三个小时,从西边开到北边,最后开到了东贝尔法斯特,露西长大的地方。
你要去看露西的壁画吗?格伦问我。别闹了,格伦。露西说。露西的壁画?我说,我当然要去看了。必须去看,过了这条街就是。格伦说。
那是一个贝尔法斯特少有的艳阳天,水泥混凝土的路面被照得发白发亮,显得两侧的楼房更加陈旧而荒凉。很快,我看到了那面伫立在街边花园后的高墙,占据整个墙面的一幅巨幅壁画,上面约有十个人物,都来自东贝尔法斯特,有乔治·贝斯特( George Best)、范·莫里森,还有露西她标志性的齐肩直发,清澈的眼睛,微笑着,就在群像的正中间。
你俩要不要去跟考德威尔合个影?格伦说。
2024年 5月 7日于英国诺里奇
【作者简介】:
露西考德威尔,爱尔兰作家。1981年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毕业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已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并创作多部舞台剧和广播剧。
她曾获得爱尔兰文学鲁尼奖、乔治德文奖、迪伦托马斯奖、苏珊史密斯布莱克本奖、爱尔兰作家与剧作家公会奖、英联邦作家奖等殊荣。2021年以短篇小说《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获得BBC英国短篇小说奖,她的另外三篇短篇小说也曾入围该奖。2022年,她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E. M. 福斯特奖。20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这些日子》获2023年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
序 水的丰盛露西考德威尔德的小说 颜歌
阿里阿里哦
十三岁
毒药
逃生路线
杀戮时间
穿越衣柜
我们在这里了
追逐
不可磨灭
塞浦路斯大道
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