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我的旧作《开放的作品》英译本出版之后结集成册,似乎是出于偶然,但两者之间不无关涉。在那部作品中,我赞同在阅读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时诠释者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那些文章写就之时,我的读者关注的是诠释行为开放的一面,却低估了这一事实,即我所支持的开放式阅读是由作品本身引发的(并且目的是对作品进行诠释)。换句话说,我所研究的是文本自身的权利与其诠释者的权利之间的辩证关系。我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过去几十年中,诠释者的权利被夸大了。在现在的文章中我强调的是诠释行为的限度。
我希望这本书中的论文会说明无限衍义这一观念不会误导出诠释没有标准这个结论。认为诠释潜在性地不受限制并不意味着诠释没有客观对象,只为自己而放任自流。说一个文本潜在性地没有尽头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诠释行为都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甚至在自空文本中,我们仍然有着衍义对象,它们毫无疑问地言明自身的不可能性。让我们实事求是一些:没有比生成没有意义的文本更意味深长的东西了。
如果有什么需要被诠释,那么诠释者必须在某个地方、运用相关的方式找到它。
第一章 两种诠释模式
1.1 象征与寓言
1.2 泛符号学形而上学
1.3 《圣经》诠释
1.4 阿奎那
1.5 但丁
1.6 新的范式
1.7 神话和文本
第二章 无限衍义和漂移:实效主义vs.实用主义
2.1 世界和文本
2.2 两级
2.3 赫尔墨斯式漂移
2.4 赫尔墨斯式漂移和无限衍义
2.5 无限衍义和解构主义
2.6 德里达论皮尔士
2.7 皮尔士本人
2.8 结语
第三章 读者意图:最新发展状况
3.1考古学
3.2 多种批评理论构成的网络
3.3 为字面义辩
3.4 两个层次的诠释
3.5诠释和使用
3.6诠释和猜测
3.7误读的可能性
3.8 结语
第四章 小世界
4.1 虚构的世界
4.2 空空荡荡的世界vs.满满当当的世界
4.3 技术性方法vs.隐喻性方法
4.4 为什么可能世界对于虚构理论是有用的
4.5 小世界
4.6 建立小世界的条件
4.7 合作的意愿
第五章 诠释系列产品
5.1 引言
5.2 重复的时代
5.3 一种适度的或现代的美学解决方法
5.4 一种激进的或后现代的美学解决方法
5.5 披着结论外衣的问题
第六章 诠释戏剧
第七章 诠释动物
7.1 符号和词语
7.2 亚里士多德
7.3波伊提乌的吠叫
7.4 阿奎那
7.5 斯多葛派的遗产:奥古斯丁
7.6 阿伯拉尔
7.7 培根
第八章 青年时期的老普林尼的肖像
8.1
8.2 作为年老记者的小普的肖像
8.3 作为年轻信息提供者的年老小普的肖像
第九章 乔伊斯、衍义和符号学
9.1 引言
9.2 乔伊斯作品中的符号学问题
9.3 双关语和无限衍义
9.4 乔伊斯和百科全书
9.5 早期的耶稣会符号学
9.6 解构主义的诱惑
9.7 关于乔伊斯的最后一点八卦
第十章 乌克巴尔的试推法
第十一章 皮兰德娄的笑
11.1
11.2 幽默的定义
11.3 皮兰德娄的诗学
11.4 作为一出关于不可能的定义的荒诞戏剧的文章
第十二章 伪造品与赝品
12.1 初级定义
12.2 物体的可复制性
12.3 伪造和错误认同
12.4 错误认同的实用主义
12.5 作为仿造符号和仿造物
12.6 确认真实性的标准
12.7 结论
第十三章 语义学、语用学和文本符号学
13.1 对象和维度
13.2 迈向语用学的语义学
13.3 名称、物和行为:一个古老神话的新版本
第十四章 预设
14.1 绪论:预设的问题
14.2 p-项
14.3 存在性预设
14.4 语境性预设
第十五章 论真实:一种虚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