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经济政策,加大对碳达峰工作的支持,并对此提出三大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本书以碳达峰行动方案为指导,以碳税政策、电价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为研究对象,就碳达峰的经济政策问题及在中国的实践开展讨论,以期为科学助推碳达峰提供参考,也可展示碳达峰经济政策的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
聚焦碳达峰行动方案与政策具体布局,立足实践经验,以科学模型进行推演,深入理解能源消费现状,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重要决策提供学术支持。
当相对的和平、市场的完善使得经济全球化愈发迅猛,能源的消耗也随之显著加剧。在过去,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强化了不平等的消耗(及相应的碳排放)被视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要代价,甚至理所应当;而今,藏在繁荣之下隐忧已变为世界公认的困境,也促使各国在集体协作与单独努力相济的体系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自然责无旁贷,并已通过实际行动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正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助力中国乃至世界节能减排事业的代表性决策。该方案提出三大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本书以碳达峰行动方案为指导,围绕碳达峰目标下碳税、电价、绿色金融等政策的原理和效用进行了分析论证,根据实际情况,借助统计工具构建一系列数学模型,由此关注不同时间点达到减排目标对国民经济的不同影响,并通过对比各达标情形,为我国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数据乃至理论层面的参考。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中远期目标已经确定,也正在通过各部门和地方的政策行动积极落实。但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单一的政策行动,涉及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而如何有序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成为若干关键问题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然而,能源低碳转型并非易事,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要在不到 30年内淘汰大部分煤炭消费,并为剩余小部分煤炭消费配备相应的负碳技术,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能源低碳转型不仅是能源环境问题,也涉及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需统筹考虑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诸多因素,这将进一步加大转型难度。同时,在当前新一轮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如何在短期内保持国内减煤力度,中国与国际社会如何在兼顾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保障海外退煤并推动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转型,也需进一步探讨。
张崇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省级领军人才。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经济运行态势预警与模拟推演实验室执行主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80 多篇,先后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目前担任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理事、浙江省统计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综合评价方法及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
苏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原副校长。现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浙江省委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国内贸易部突出贡献专家,担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
先导篇:碳排放、碳转移与碳达峰
第一章 中国碳排放与碳转移问题及测算
第一节 碳排放、碳转移与碳达峰问题概述
第二节 中国碳转移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第三节 中国区域碳转移的测算与分析
第二章 中国区域碳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空间 OD 交互模型与溢出视角
第一节 区域碳转移的空间 OD 交互模型构建
第二节 区域碳转移的空间自相关检验与模型选择
第三节 中国区域碳转移的本地效应与溢出效应分析
第三章 中国区域碳排放责任核算基于碳转移影响因素的综合原则分析
第一节 基于碳转移影响因素的碳排放责任核算综合原则构建
第二节 基于综合原则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模型
第三节 中国区域碳排放责任核算与分析
上篇:碳达峰经济政策之碳税政策
第四章 碳税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第一节 碳达峰、碳税与碳定价
第二节 碳税的三重经济效应
第三节 碳税的中国基础与现状
第五章 中国碳达峰行动的最优碳税测算
第一节 中国能源需求弹性分析
第二节 基于 STIRPAT 的碳达峰排放测算模型与中国模拟
第三节 中国最优碳税测算
第六章 基于最优碳税的经济效应与收入分配效应测算及其中国实践
第一节 基于最优碳税的经济效应测算模型与中国实践
第二节 基于最优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测算模型与中国实践
第三节 基于最优碳税的中国碳税政策评价
中篇:碳达峰经济政策之电价政策
第七章 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
第一节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第二节 差别化电价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第三节 季节性电价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第八章 基于差别化电价的工业企业用电配置策略与中国实践
第一节 差别化电价的问题描述与研究假说
第二节 基于通用权的差别化阶梯电价模型
第三节 差别化阶梯电价模型的中国实践
第九章 基于季节性电价的工业企业用电配置策略与中国实践
第一节 季节性电价的问题描述与研究假说
第二节 基于通用权的季节性电价模型
第三节 季节性电价模型的中国实践
下篇: 碳达峰经济政策之绿色金融政策
第十章 绿色金融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与效应评价
第一节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第二节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门槛分析模型
第三节 绿色金融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十一章 绿色信贷政策对中国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与效应评价
第一节 绿色信贷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第二节 绿色信贷政策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 DID 分析模型
第三节 绿色信贷政策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十二章 绿色信贷对中国环境代价的影响与效应评价
第一节 绿色信贷对环境代价影响的理论机制
第二节 绿色信贷对环境代价影响的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绿色信贷对中国环境代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