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不可避免地要与身体、世界和行动交织在一起。它是我们行动的控制器吗?它是信息的档案柜吗?它与大脑、意识,或自我是等同的吗?20世纪科幻小说中允诺的人造心灵在哪里?最先进的 智能 人造物什么时候能够像人类那样思考、说话?心灵的终点在哪里,其余世界的起点又在何处?全书共11章,作者安迪?克拉克通过当代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实验的丰富案例,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讨论了相关的哲学问题,使本书成为了当代心灵哲学的经典作品。除了介绍何谓具身、延展的心灵,以及与环境的耦合,本书讨论的主题还有:动物的生存和进化智慧、各种形态的仿生机器人、认知科学解释的多种类型、语言对于思想的作用、去中心化的优势和启示,等等。
在本书中,作者提示我们,现在需要一种更广阔的视野,除了整合多种生态学和文化进路以及神经科学、语言学和人工智能传统内核的方法,我们也需要新的工具去探究那些跨越多重时间维度、涉及不同个体且包含复杂环境互动的各种影响。
如果真的要你造一个智能施动者(agent),你会从哪里开始着手?你觉得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将山石、瀑布和火山的无思想世界与敏感的智能王国区分开来?是什么使得自然秩序的某些部分能够通过感知和行动得以生存,而其他的却只是置身事外,没有思想也没有生气?
心灵、智力、观念:正是这些使得世界变得不同。但我们又要如何理解它们呢?这些词语让人联想到朦朦胧胧的领域。我们谈论纯粹的智力,描述博学之人陷入沉思。很快,我们就被笛卡尔的设想所蛊惑:把心灵看作一个与身体和物质世界截然不同领域的设想。这个领域的本质与身体和周遭环境中偶然发生的事无关。它就是著名的(臭名昭著的)机器中的幽灵。
这种关于物质和心灵之间极端对立的观点很久以前就已经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心灵科学的松散联盟,其共同目标是理解思想本身何以在物质上是可能的。这一联盟被称为认知科学,三十多年来心灵的计算机模型一直是它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分支学科被称为人工智能,其研究者在科幻作品和硬工程学的顶点建立理论,他们已经试图为心灵如何从身体机器(对我们而言就是大脑)的运作中产生的想法提供计算上的躯体。正如艾伦·斯隆曼(Aaron Sloman)所说,每一个有智能的灵魂必定包含一个机器。看起来,人类大脑是人类心灵的机械支撑。当进化匆匆构建了复杂的大脑、行动自如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时,它也为全新的生存和适应方式打开了大门(通过纯粹的物理手段)--这些方式使得我们处于自然分水岭的一边,而将火山、瀑布以及其他认知上无生命力的创造物留在另一边。
安迪· 克拉克,英国爱丁堡大学逻辑与形而上学系系主任,曾任教于格拉斯哥大学、苏塞克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主持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项目。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主要代表作有:《在此:重整大脑、身体与世界》、《放大心灵:具身、行为与认知延展》、《惊奇的心灵》、《微观认知》等。
译者简介:
张钰,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何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深邃的思想遇到流畅的行动
致谢
基础
导论:一辆有着蟑螂脑袋的汽车
Ⅰ 揭露心灵
1 自治的施动者:在月球上漫步
2 情境中的婴儿
3 心理和世界:可塑的边界
4 黏菌风格的集体智慧
中场休息:一段简史
Ⅱ 解释延展的心灵
5 进化中的机器人
6 突现与解释
7 神经科学的图景
8 存在、计算、表征
Ⅲ 向前
9 心灵与市场
10 语言:终极人工物
11 心灵、大脑和金枪鱼:海洋的概括
结语:大脑的话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