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收录的论文围绕以下五个议题展开。议题一关注数字治理与乡村建设,探讨了数字治理的多元实践路径与内在机制,着重凸显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议题二关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既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又深入剖析了乡村发展的实践案例,重点关注城乡要素互动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三关注乡村社会治理,主要涉及乡村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构建与治理模式变迁等内容。议题四关注家庭、婚姻与人口,主要对农村婚姻家庭秩序、生育决策及性别分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议题五关注农村发展转型,主要涉及农村发展的结构转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内容。
赵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首席专家,校社会科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农业转型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农业社会学和社会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省学科(专业)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2025)委员、陕西省文科综合类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一流专业“社会学”建设点负责人;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专家、杨陵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智库专家与农村乡村治理研究首席专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陕西省社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及其它各类项目20余项;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青年研究》《中国研究》《社会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被CSSCI数据库收录5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
·第一部分 数字治理与乡村建设· 行政整合社会:政府主导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 ——基于DR村“五星达标”创建工作的田野调查 马锐 赵晓峰 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机理与运作逻辑研究 ——基于“中国大棚第一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 胡卫卫 卢玥宁 是“空心化”还是“空巢化”? ——当前中国村落社会存在形态及其演化过程辨识 马良灿 康宇兰 ·第二部分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 文军 陈雪婧 “项目进村”何以落地 ——一个西北山村公共用水工程合法性获得机制的社会学考察 李元元 梁哲 领导注意力、项目分配与政策投入的资源陷阱 ——示范村经验何以难示范 邢成举 吴春来 旅游驱动的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基于共享发展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 郑永君 李春雨 刘海颖 ·第三部分 乡村社会治理· 嵌入与交换:企业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赵祥云 制度供给与集体行动:新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分析 曾凡木 治理认同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韩玉祥 王春凯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理论内涵、演化逻辑与实践启示 王杰 丁志刚 从合约治理到行政统合:资本下乡过程中治理策略转换的案例研究 赵晓峰 ·第四部分 家庭、婚姻与人口· 功能性家庭秩序:“两边开门”婚姻模式的代际干预及其内在张力 张贯磊 三孩政策下家庭教育期望及其生育效应 王春凯 石智雷 社会性不孕:辅助生殖诊疗中的性别分化研究 魏舒 ·第五部分 农村发展转型· 从“村落终结”到“社区再造”:乡村空间转型的实践表达 ——对陕西省袁家村的个案分析 郭占锋 田晨曦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 ——陕西省袁家村的经验 李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发展脉络和展望 豆书龙 朱晴和 周静 董慧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