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史诗是中国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在中华大地上根脉延绵。尽管在时代的洪流中,史诗的传统形式逐渐消退,但生长于民间,赓续于时间,承继于空间的西南史诗文化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并牢固地流淌于人民血脉。本书初步考察西南史诗的类型特征与文化空间、万物起源与文化想象、英雄轨迹与文化理想、原初意象与文化表达、演绎规律与文化价值等,探讨西南史诗文化的地域特点与内部差异,尝试建构其“动”“静”立体模型,扩展本土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认识。
刘洋,博士,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民委第三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先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民委“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西南多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产业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文化社会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民俗研究》《文化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先后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等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