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教育经济学》、《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简明西方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希腊古代经济史》、《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往何处去》、《经济、文化与发展》《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厉以宁改革论集》等
导论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 001
第一章 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017
第一节 经济非均衡和市场主体的确定 017
第二节 土地确权: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动 028
第三节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042
第二章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 056
第一节 国有资本体制改革 056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和体制转型 069
第三节 金融改革的深化 082
第三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095
第一节 论实体经济的回归 095
第二节 消费需求的创造: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 108
第三节 从林权制度改革看生态文明建设 122
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 137
第一节 当前宏观调控应重在微调 137
第二节 不同的失业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150
第三节 不同的通货膨胀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163
第四节 关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 177
第五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84
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84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 195
第三节 二次分配改革的要点 209
第六章 城镇化 220
第一节 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 220
第二节 深入剖析城镇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33
第三节 关于牧区的城镇化 248
第四节 关于林区的城镇化 259
第七章 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272
第一节 创意、创新、创业 272
第二节 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285
第三节 新优势和新红利的创造 297
第八章 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 310
第一节 信誉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3310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的延伸 319
代结束语 中国道路和发展经济学的新进展 331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