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创者郑杭生教授对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重要论述。在这本书中,郑杭生教授以社会学的对象问题为抓手,探讨了社会运行的类型、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社会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主要途径、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重要理论问题。
本书在我国本土社会学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为社会学认清自身学科范畴、确定自身学科定位指明了方向,是整个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本书首次出版于1987年,受限于创作时间,书中阐述的许多内容已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和学科发展的情况。但书中的论述精准反映了社会学重建时期的情况,体现了老一辈社会学大家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本次出版依然对书中论述做了完整保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当今社会学界了解中国本土社会学成长与发展的历史,在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郑杭生(1936—2014),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创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奠基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领导者。研究领域涉及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
曾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兼社会学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或学术奖励。
一、社会学的独特对象和社会运行的类型
(一)社会学对象问题的重要性
(二)揭示社会学独特对象的途径
(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科学
(四)社会运行和发展真有不同的基本类型吗?
(五)区分社会运行类型的主要原则及其应用
二、社会学对象的理论方面
(一)贯通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的一根主线
(二)明确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一个关键
(三)理解社会学与各分科社会学关系的一把钥匙
(四)沟通社会学与“三论”关系的一条纽带
三、社会学对象的实践方面
(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迫切问题
(二)社会学与改革
(三)社会学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主要途径
四、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方面
(一)西方社会学的实质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三)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维护建设性形态的苏联社会学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
(五)社会学两大分支在旧中国的特殊性
结论: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而努力
后记
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