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自然资源部水资源“两统一”职责,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全国水资源调查监测承担单位,部署开展2021年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本书详尽阐述了本次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的评价内容、技术流程、评价方法、评价参数选取与更新、评价基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等,并给出了全国地下水资源一级区、省级行政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年度变化,以及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位、地下水储存量、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状况及年度变化,形成了主要结论,并附主要成果数据表和成果图件等。本书是2022年度国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本次年度评价依据统一的技术规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部门、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气象部门权威数据,特别是最新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形成了2022年全国–流域–省三级地下水资源年度调查评价成果。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国家地下水资源年度调查评价概况、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与方法、地下水资源状况、地下水质量状况、地下水位变化特征以及结论。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1985~1991年先后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总工程师,2011年6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副院长。
2015-10至今,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1-05至2015-10,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1-07 至 2011-05,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质环境监测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2-01 至 1985-09, 河北地质学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助教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9部专著。
1.闫柏琨,李文鹏,甘甫平,郑跃军,祁晓凡,白娟,郭艺,吴艳红,王龙凤,马燕妮.基于地表水循环遥感观测的黑河流域水平衡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2,49(03):44-56.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112029.
2.祁晓凡,李文鹏,崔虎群,康卫东,刘振英,邵新民.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2,49(03):29-43.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202003.
李文鹏,邵新民,祁晓凡,吴玺,王文祥,安永会,孙银行.黑河中游盆地南部山区地下水对平原区侧向径流补给量的估算[J].水文地质工程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吉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主编与《地下水》编委
中国测绘学会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22-今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工环分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 2017-今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2017-今
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 2016-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 理事 2017-今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委员会 副主席 2002-今
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 委员 2016-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概况 1
第一节目标任务与评价内容 2
第二节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 3
第三节质量评述 5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与方法 7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分区及评价单元 8
第二节评价基础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8
第三节评价方法 12
第四节评价参数更新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利用 18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数量 19
第一节全国地下水资源量 20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一级区地下水资源量 25
第三节省级行政区地下水资源量 30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质量 34
第一节地下水质量评价 35
第二节地下水质量年际变化 44
第五章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 50
第一节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位年际变化 51
第二节地下水储存量年际变化 52
第三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年际变化 54
第四节年度重大气象水文事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56
第六章结论 79
参考文献 82
附录 83
附录一基本术语 84
附录二参加单位与成员 85
附表 90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