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真实性溯源中的应用的学术专著。全书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现状入手,详细阐述了食品安全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可视化传感等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实际应用。书中重点介绍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技术难题,探讨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何有效识别和预防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的真实性与安全性。此书不仅涵盖了理论基础,还结合了实际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1.09 -2005.06 湖南大学 学士学位
2005.09 -2010.12 湖南大学 博士学位2010.12-2013.06,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讲师
2013.06-2017.12,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2016.03-2017.03,美国克莱姆森大学食品科学营养与包装科学系访问学者
2017.12-至今,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教授
2021/10-至今,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食药安全品质和真实性溯源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兼任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民盟省委青年专委会主任、民盟中央青委会委员,
以及民盟湖北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
目录
第1章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概述 1
1.1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定义及重要性 1
1.1.1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定义 1
1.1.2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重要性 2
1.2 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4
1.2.1 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4
1.2.2 食品安全常规检测方法 5
1.3 食品真实性问题概述 6
1.3.1 食品真实性分类 6
1.3.2 食品真实性常规检测方法 8
1.4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溯源方法困境及解决方案 9
1.4.1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溯源方法困境 9
1.4.2 食品安全与真实性溯源方法解决方案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方法 13
2.1 食品风险因子和真实性标志物高通量筛查方法 13
2.1.1 食品风险因子高通量筛查方法 13
2.1.2 食品真实性标志物高通量筛查方法 16
2.2 食品中风险因子结构特征和真实性差异信息的精准识别方法 20
2.2.1 食品风险因子结构特征和真实性差异信息概述及精准识别策略 20
2.2.2 食品风险因子结构特征精准识别方法 28
2.2.3 差异信息精准识别方法 31
2.2.4 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37
2.3 食品风险因子和真实性检测信号的可视化放大技术 38
2.3.1 食品风险因子和真实性可视化检测技术 38
2.3.2 比色可视化检测传感材料及信号可视化放大技术 39
2.3.3 荧光可视化检测传感材料及信号可视化放大技术 46
2.3.4 食品风险因子和真实性检测信号的可视化放大技术
发展趋势 54
参考文献 54
第3章 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数据处理方法 60
3.1 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数据处理策略 60
3.2 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中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61
3.2.1 化学计量学方法 61
3.2.2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63
3.2.3 深度学习算法 66
3.3 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数据处理的挑战 71
参考文献 72
第4章 食品安全检测案例分析 75
4.1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 75
4.1.1 纳米效应多元光谱检测农药残留 75
4.1.2 可视化传感检测农药残留 82
4.2 食品中重金属检测 93
4.2.1 纳米效应多元光谱检测汞离子 93
4.2.2 可视化传感多重检测重金属 103
4.3 食品中其他风险因子检测 120
4.3.1 食品中四环素抗生素检测 120
4.3.2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 127
4.3.3 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 135
4.3.4 食品中甲醛检测 142
参考文献 149
第5章 食品真实性溯源案例分析 156
5.1 AntDAS色质谱智能分析软件用于真实性标志物筛查 156
5.1.1 AntDAS色质谱智能分析软件概述 156
5.1.2 AntDAS色质谱解析策略 157
5.1.3 AntDAS用于茶叶真实性标志物筛查 164
5.1.4 AntDAS用于白酒真实性标志物筛查 171
5.2 茶叶真实性溯源 180
5.2.1 色质谱鉴定茶叶真实性 180
5.2.2 纳米效应多元光谱鉴别绿茶真实性 188
5.2.3 可视化传感方法鉴别茶叶真实性 195
5.3 白酒和葡萄酒真实性溯源 209
5.3.1 色质谱鉴别葡萄酒真实性 209
5.3.2 三维荧光光谱鉴别白酒真实性 216
5.3.3 可视化传感方法鉴别白酒真实性 224
5.4 药食同源食品真实性溯源 233
5.4.1 色质谱鉴别杭白菊真实性 233
5.4.2 纳米融合光谱鉴别陈皮真实性 241
5.4.3 可视化传感方法鉴别杭白菊产地 249
参考文献 255
第6章 未来趋势与挑战 264
6.1 新型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技术发展 264
6.1.1 新型传感技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 264
6.1.2 新型检测溯源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265
6.2 新发风险因子挖掘和检测 266
6.2.1 新发风险因子来源与特征 266
6.2.2 新发风险因子高通量筛查技术 267
6.3 人工智能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 268
6.3.1 人工智能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268
6.3.2 人工智能用于食品真实性溯源 269
6.3.3 食品安全检测与真实性溯源未来发展方向 270
6.4 全球食品真实性检测标准和溯源体系建设 270
6.4.1 全球食品真实性检测标准现状 271
6.4.2 全球食品真实性检测标准建设路径 272
6.4.3 全球食品溯源体系建设 273
参考文献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