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新发现了白龙山超大型锂矿,预测潜在资源量Li2O为506万吨,伴生BeO为16万吨,Rb2O为31万吨,Nb2O5为4万吨,Ta2O5为1.75万吨,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巨型锂多金属矿床。对白龙山-雪凤岭一带的伟晶岩脉群分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伟晶岩脉群对称分带模式”。本书系统报道了笔者发现的白龙山超大型锂矿及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的锂及稀有金属成矿特征、成矿规律,提出了“伟晶岩脉群对称分带找矿模式”,在找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经济影????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疆重要成矿带战略性矿产资源预测与靶区评价”(2011BAB06B00),首席科学家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的地理位置 1
1.2 国内外稀有金属矿产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伟晶岩稀有金属矿产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伟晶岩稀有金属矿产研究现状 3
1.3 西昆仑—喀喇昆仑稀有金属矿产研究概述 4
1.3.1 西昆仑—喀喇昆仑稀有金属矿产研究现状 4
1.3.2 西昆仑—喀喇昆仑稀有金属成矿带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1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3
2.1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 13
2.1.1 断裂缝合带特征 13
2.1.2 构造单元特征 15
2.2 区域地层 17
2.2.1 前寒武纪 17
2.2.2 古生界 18
2.2.3 中—新生界 19
2.3 区域岩浆岩 19
2.3.1 侵入岩 19
2.3.2 火山岩 25
2.4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26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9
2.6 区域矿产 29
第3章 西昆仑—喀喇昆仑成矿带稀有金属矿产特征 32
3.1 区域稀有金属矿产概况 32
3.2 大红柳滩—白龙山稀有金属矿集区 33
3.2.1 概述 33
3.2.2 矿集区地质特征 34
3.2.3 509道班西锂矿床 39
3.2.4 俘虏沟1号脉锂矿床 47
3.2.5 俘虏沟2号脉锂矿床 48
3.2.6 505锂矿床 50
3.2.7 大红柳滩东锂矿床 51
3.3 木吉—布伦口稀有金属远景区 52
3.3.1 远景区地质特征 52
3.3.2 肖尔布龙3号脉锂铍矿点 54
3.3.3 卡拉瓦拉稀有金属矿点 57
3.3.4 霍什塔什锂铍矿点 61
3.4 塔什库尔干稀有金属远景区 65
3.4.1 牧林场白云母矿床 65
3.4.2 达布达尔绿柱石矿点 67
3.5 热斯卡木稀有金属远景区 68
3.5.1 三素白云母矿床 68
3.5.2 穹图卡依白云母稀有金属矿床 69
3.6 康西瓦稀有金属远景区 70
3.7 阿克萨依稀有金属远景区 72
第4章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典型矿床研究 74
4.1 矿床地质特征 74
4.1.1 矿区地质特征 76
4.1.2 矿体地质特征 77
4.1.3 矿石组构 81
4.2 矿区伟晶岩脉群分带特征 84
4.2.1 伟晶岩脉分带 84
4.2.2 伟晶岩脉分带研究意义 88
4.3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成矿年代学 88
4.3.1 LA-ICP-MS锆石定年 88
4.3.2 LA-MC-ICP-MS锡石定年 89
4.3.3 定年结果 89
4.3.4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成矿年代及近矿花岗岩形成时代 92
4.4 矿物学特征 93
4.4.1 实验原理与测试方法 94
4.4.2 黑云母 95
4.4.3 钾长石 97
4.4.4 白云母 99
4.4.5 单颗粒白云母剖面成分 103
4.4.6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各岩脉分异演化程度 107
4.4.7 白龙山成矿伟晶岩脉后期熔体/流体改造 109
4.5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伟晶岩与近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111
4.5.1 全岩主微量特征 111
4.5.2 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 116
4.5.3 讨论 116
4.6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122
4.6.1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类型—LRN型锂矿 122
4.6.2 成矿动力学背景 123
4.6.3 成矿物质来源 124
4.6.4 稀有金属聚集及沉淀机制 125
4.6.5 找矿标志 127
4.6.6 成矿模式 127
第5章 大红柳滩锂多金属矿床典型矿床研究 129
5.1 矿区地质特征 129
5.2 矿体地质特征 132
5.2.1 大红柳滩锂多金属矿床90号脉群 133
5.2.2 大红柳滩锂多金属矿床91号脉群 134
5.3 矿石组构及组分 137
5.4 矿床形成年代 138
5.5 大红柳滩伟晶岩与大红柳滩花岗岩的关系 139
5.6 大红柳滩锂多金属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141
5.7 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前景 141
第6章 西昆仑—喀喇昆仑稀有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 143
6.1 区域控矿条件分析 143
6.1.1 大地构造单元控矿 143
6.1.2 构造控矿特征 143
6.1.3 地层控矿特征 145
6.1.4 岩浆岩控矿特征 146
6.1.5 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控矿条件 147
6.2 成矿规律研究 148
6.2.1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148
6.2.2 成矿时控性 149
6.3 稀有金属成矿带划分 149
6.3.1 木吉—塔什库尔干铍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149
6.3.2 谢依拉—大红柳滩锂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150
6.4 成矿系列划分 150
6.5 矿化集中区划分 153
第7章 找矿靶区评价 156
7.1 雪凤岭锂矿找矿靶区评价 156
7.1.1 矿床地质 157
7.1.2 矿体特征 158
7.1.3 矿石结构构造 161
7.1.4 雪凤岭锂矿EH4测深 162
7.1.5 雪凤岭锂矿床资源量预测 167
7.2 双牙锂矿、雪盆锂矿找矿靶区评价 171
7.2.1 双牙锂矿、雪盆锂矿地质特征 172
7.2.2 双牙锂矿、雪盆锂矿资源量预测 173
7.3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评价 175
7.3.1 主要矿体地质特征 175
7.3.2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EH4测深 178
7.3.3 白龙山锂多金属矿资源量预测 185
7.4 找矿模式 190
第8章 结语 191
8.1 主要成果 191
8.2 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92
参考文献 193
附录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