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知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新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八路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40年百团大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将领,民政部首批公布的三百名抗日英烈及群体之一。董天知将军牺牲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撰文称赞他为中华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而光荣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山西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赞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
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抗日名将董天知》是作家智西乐继《战将韩钧》之后,历时七年潜心创作为读者奉献的又一力作。本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抗日民族英雄董天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传奇人生,故事扣人心弦,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既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O二四年是民政部首批公布的三百名抗日英烈及群体之一、八路军一二九师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将军壮烈殉国 八十四周年。
董天知,小名大文,学名董亮,曾用名董旭生,生于一九一一年,河南荥阳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新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八路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是一九四○年百团大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将领。董天知将军牺牲后,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撰文称赞他为中华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而光荣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为他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存鸭绿江;山西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赞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
董天知直接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影响,少年时期就投身革命,先后在开封、北平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党组织的地下斗争。一九三一年在北平被捕入狱后英勇不屈, 在北平军人反省院(俗称草岚子监狱),他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熟练掌握了世界语和俄语,因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狱中绝食斗争而被国民党政府打入死牢。一九三六年九月他和薄一波、韩钧、安子文、杨献珍等同志被我党营救出狱,同年十月他和薄一波、韩钧、杨献珍、周仲英同志一起组成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按照党的指示,他和薄一波、韩钧、戎子和等同志积极发展壮大山西牺盟会进 步力量,创建、领导决死三纵队并先后担任决死三纵队政治主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在朱德、彭德怀直接指挥下率部转战晋南、 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痛击日伪顽,扬威太岳、太行, 令日伪军闻风丧胆,日寇曾悬赏两万大洋要他的人头。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百团大战打响, 董天知率部参战, 不料因奸细告密,他和前线指挥所陷入日军重围。他处变不 惊,镇定自若,率警卫员和二十八名警卫排战士杀入敌阵。 他先是身中三弹,负伤指挥,誓死不退;后与日寇白刃肉搏, 遭日军机枪扫射, 迎面又中四弹,血洒疆场。
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抗日名将董天知》是作家智西乐继 《战将韩钧》之后,历时七年潜心创作,为读者奉献的又一力作。本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抗 日民族英雄董天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传奇人生, 故事扣人心弦, 情节曲折生动, 人物形象丰满,既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群众出版社
二〇二四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