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江苏大剧院为研究对象,兼及全国各类剧院的发展。全书运用社会表演理论,深入探讨建筑设计、剧目引进与制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并由此映射城市的文化治理模式。本书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社会表演理论对剧场研究的应用,深化了对中国城市文化治理模式的理解。现实意义在于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剧场管理提供参考,启迪公众对剧场文化的思考和参与。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艺术学、文化研究、社会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士,以及对剧场文化和城市文化治理感兴趣的人士。
本书运用社会表演理论,探讨多方面内容。丰富理论应用,深化理解。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启迪公众思考。适合多领域学者及对剧场文化感兴趣者。
前言
剧场是理解城市的一个典型社会空间。它作为文化生产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容器。剧场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概念,也是一个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剧场作为一个具象化、微型化的社会空间,可以从中看出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本书是笔者在一学期内对江苏大剧院调查的基础上写的。
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构成。
绪论简单谈了一下田野缘起、通过剧院理解城市的可行性,以及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谈江苏大剧院的整体情况,江苏大剧院投资巨大,而且外观是标志性的建筑,这是适应近年来国家的文化政策,在全国各地兴建大剧院这股潮流中建起来的,大剧院一般都是政府的工程,用来展示国家或者地区的形象。江苏大剧院的宗旨定位是:人民性、艺术性和国际性,它从未开幕到开幕都需要展示它事先构想好的形象,本文用了社会表演这个词。第二章主要谈江苏大剧院的日常。这一章可以看作是社会表演在日常的扩展,江苏大剧院不仅仅是一个提供表演这一艺术行为的空间,它的剧目引进、营销推广也可以放到表演的范畴。这一章主要是笔者在田野过程中获得的材料,为了直观地展现江苏大剧院的日常,笔者把很多材料作为案例放在这一章,这部分也可以看成是艺术管理的内容。第三章把江苏大剧院放到南京这个城市的语境中,从城市、剧院与人之间的互动,从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来审视江苏大剧院。第一节主要谈地方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在全球化时代,江苏大剧院通过自制剧目来进行地方性的生产。第二节谈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者在江苏大剧院身上的体现,这三者有复杂的交集,文化治理这个概念比较能体现江苏大剧院作为一个提供文化消费的地方它独特的功能。第三节试图分析在南京这个城市中的人对大剧院这个被主流意识形态定义的空间有多少能动性。
结语试图反思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的、体现现代精神的大剧院应该是怎样的。
周淑红,女,1989年生,江苏太仓人,201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出站。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讲师。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节田野缘起 002
第二节剧场与城市 005
第一章江苏大剧院的呈现 009
第一节视觉呈现 010
第二节构想剧院 038
第三节社会表演 050
第二章江苏大剧院的日常 061
第一节剧目引进 062
第二节营销推广 101
第三节面临困境 132
第三章城市、剧院与人 141
第一节地方与全球化 142
第二节政治、经济与文化 169
第三节人的能动性 181
参考文献 187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