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语义学是一门探讨人文领域中语言意义和语义理解的学科。它关注语词选择、语境和转义等方面,并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角度考察语言的意义和语义,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本书从人文语义学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出发,从不同角度系统探讨了人文语义学,揭示了人文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人文语义学的内涵、外延、源流、研究方法、问题意识与致思路径等方面,并阐述了其对于人类语际书写的重要意义。
1.本书进一步推动人文语义学这一学术命题的深入寻绎,进一步完善人文语义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2.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它不仅深入阐述人文语义学的内涵和外延,还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实践成果,对于从事语言学、文化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
张宝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尤其以五四时期思想史研究见长。在《文学评论》《社会科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摘登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教材多部。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yu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
导论 人文语义学:一门关乎人类语际书写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人文语义学如何理解?
第二节 人文语义学何以为学?
第三节 人文语义学意欲何为?
第一章 人文语义学论纲
第一节 语词选择:从关键词到观念词
第二节 学理支援:从概念史重回观念史
第三节 知识统绪:在学统、政统与道统之间
第四节 学科路向:在问题意识与问道意识之间
第二章 人文语义学的思想源流与学科界定
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第二节 形式语义学的学术旨趣
第三节 历史语义学的兴起与研究方式
第四节 语义学的中国实践
第五节 人文语义学的学科界定
第三章 人文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语境历史的考察
第二节 人文语义学的中国学术传统研究方法
第四章 人文语义学的研究理路与学科特性
第一节 人文语义学的研究理路
第二节 真实性:历史事实与文本真实
第三节 交互性:文本书写、语义解读与历史互动
第五章 人文语义学问题意识与致思路径
第一节 从历史到人文:语义学研究的问题意识转向
第二节 从语词到心灵:人文语义学的致思方式
第三节 从说明到理解:人文语义学的方法论阐释
第四节 从问学到问道:人文语义学的学术旨归
附录 人文语义学论著选介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