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先秦史卷、巴蜀文化卷、南方丝绸之路卷)
定 价:880 元
该书题名《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是因为作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这几个方面,该书即分为先秦史、巴蜀文化和南方丝绸之路等三个部分。其中,关于先秦史方面的论文,涉及文明起源、长江流域文明、文献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内容;关于巴蜀文化方面的文章,多属先秦时期巴蜀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亦有少量关于汉晋时期巴蜀文化的论述;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论文,大致上集中在先秦两汉时期,侧重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鉴等方面。
当前中国文明研究正值热潮,尤其是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处于焦点和前沿。从历史的视角而言,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是先秦时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各史前文化逐步从简单社会走向复杂社会,从酋邦走向国家,从分散走向整合,从多元走向一体,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古代文明发展格局。 历史文献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元并存局面有着清楚的记载,与考古资料所揭示的史前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但多元并存的局面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地域性的一体化,即地域内的族群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或者说是地域性的多元一体,直到地域之间联系的加强,交流互鉴的日益深入广泛,地域间的一体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由于中原地区的各种优势,使得中原地区日益成为地域之间交流互鉴以至融合发展的主体,逐步成长为文明初现的核心地区,夏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中国文明的形成。对此,历史文献其实也有着较为清楚明确的记载,近来学术界的研究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本书题名《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是因为作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这几个方面,本书即分为先秦史、巴蜀文化和南方丝绸之路等三个部分。其中,关于先秦史方面的论文,涉及文明起源、长江流域文明、文献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内容;关于巴蜀文化方面的文章,多属先秦时期巴蜀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亦有少量关于汉晋时期巴蜀文化的论述;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论文,大致上集中在先秦两汉时期,侧重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鉴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书所收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年代早晚不一,所以先后写作发表的文章在所引资料和论据等方面会有所出入,敬请读者明察。
《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 先秦史卷》大禹文化01 百年大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论争02 大禹史传与文明的演化03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04 中国古史传说的西部底层05 禹兴西羌与中国古史传说06 禹的传说与史实文化交流07 商代黄金制品的南北系统08 上古牦牛考09 中国西南地区海贝和象牙的来源10 渝东长江干流青铜文化的几个问题兼论渝东与川东渠江流域青铜文化的关系11 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起源12 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13 三星堆文化与夏文化14 三星堆与盘龙城15 略论古蜀与商文明的关系16 略论巴、蜀与楚的文化交流关系思想理论17 古中国城市比较说,古蜀文明富于世界性特征18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19 古史研究的材料、理论和方法以巴蜀古史研究为例思想理论20 儒、法之争再研究21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22 长江中游的史前聚落与酋邦23 关于长江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文献文化24 《山海经》中所见祝融考25 《多方》《多士》的制作年代及诰令对象26 殷周宗法的异同27 战国秦汉集市考略28 论殷代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楚文化29 楚为殷代男服说30 楚地初探31 楚人先民的世系和年代32 荆楚国名问题33 论周、楚早期的关系34 论楚国的农村公社35 楚熊渠所伐庸、扬粤、鄂的地理位置36 春秋初叶楚国的西南疆界37 西周时代楚国疆域的几个问题38 楚公逆编钟与周宣王伐楚39 论巴楚联盟及其相关问题后记《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 巴蜀文化卷》古蜀文明起源研究01 古蜀文明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态02 论巴蜀地理对文明起源的影响03 巴蜀古代文明的时空构架04 成都平原古蜀的历史与文明05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性质初探06 论蜀史三代论及其构拟07 论黄帝与巴蜀08 再论黄帝与巴蜀三星堆与古蜀青铜文明09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10 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关于三星堆文化研究的论争和前景11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12 三星堆:神权文明的内涵13 三星堆:青铜时代的神权文明14 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15 古蜀象牙祭祀考16 酋邦与国家形成的两种机制古代中国西南巴蜀地区的研究实例17 蜀文化考古与夏商时代的蜀王国18 巴蜀青铜文化的演进巴蜀城市19 巴蜀古代城市的起源、结构和网络体系20 先秦蜀国的都城和疆域21 商业、城市和交通:古蜀文明的动力22 成都城市聚合形成模式的中外比较23 先秦秦汉成都的市及市府职能的演变24 秦汉时代的四川开发与城市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25 论新都蜀墓及所出昭之飤鼎26 古荆为巴说考辨27 涪陵小田溪巴王墓新证28 论早期巴文化长江三峡的古蜀文化因素与早期巴文化29 略谈罗家坝遗址M33的时代和族属30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汉晋巴蜀31 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32 巴蜀文化与汉晋学术和宗教33 三国蜀汉学术考巴蜀文化特征34 巴蜀文化,千年多元复合中的独特与辉煌35 从巴蜀的巴蜀到中国的巴蜀36 从文化转型谈中介论关于巴蜀文化转型的研究实例37 先秦巴蜀文化的尚五观念38 论战国末秦汉之际巴蜀文化转型的机制39 略论古蜀文明的物资流动机制巴蜀族群40 先秦巴蜀地区百濮与氐羌的来源41 从血缘到地缘:古蜀酋邦向国家的演化42 试论宗姬巴国与廪君蛮夷的关系43 巴文化与巴地的族群和政治组织……交流互动巴蜀文化概念与巴蜀文字后记《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 南方丝绸之路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