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欧洲人的汉语研究》丛书整理翻译欧洲19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最重要的5种成果,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挖掘历史上关注语言研究的欧洲人研究汉语的早期成就,钩沉人类语言观念演进中的汉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5种图书分别为:1.[俄] 比丘林著、柳若梅译,《汉文启蒙》,1838年,彼得堡;2.[葡] 公神甫著、刘雨菁译,金国平审订,《汉字文法》,1828年,澳门;3.[法] 雷慕萨著、张放译,《汉语语法精要》,1822年,巴黎;4.[俄] 施密特著、罗薇译,柳若梅审订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1903年,海参崴。5.[英] 马礼逊著、黄畅译,《通用汉言之法》,1815年,(印度)塞兰坡。本书为丛书中的(1)《汉文启蒙》分册。《汉文启蒙》是俄罗斯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在汉语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著作,出版于1838年,是比丘林为恰克图汉语学校的教学之用而编。本书自问世后,一直应用于19世纪的俄国汉语教学,19世纪俄国的汉语人才全部受教于此。20世纪初俄国中东铁路人员的汉语教学也使用本书作为教材。1908年在北京出版了第二版。全书共分为前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录组成。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汉字的来历、该书之前外国人所撰写的汉语语法书以及该书撰写的缘起;第一部分是“汉语和汉字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汉语的语法规则”,附录部分包括汉字笔划、偏旁问题、部首问题、汉字的俄、法、葡、英标音、汉语中的数字、汉语中的用于谦称的人称代词等内容。
柳若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俄文化交流史、中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俄罗斯汉语教育史、俄罗斯汉学史。撰写、编著、翻译学术论著多种,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多种,主持国家文物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等机构的横向学术研究项目多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学术兼职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外籍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民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圣彼得堡大学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成员、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PROFESSIONAL DISCOURSE & COMMUNICSTION/ДИСКУРС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BULLETIN OF 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ВЕСТНИК РОССИЙСКОЙАКАДЕМИИ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杂志编委、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古籍鉴定专家。
历史上西方人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代总序)译者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汉语和汉字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汉语第二章汉语语音第三章汉字第四章汉字的构成第五章汉字笔画书写第六章汉字的各种字体第七章正字法和标点符号第八章汉字的读音第九章汉字的声调第十章汉字的分类第十一章习字第十二章再论汉字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汉语的语法规则第一章词的可变性和词性第二章名词第三章形容词第四章代词第五章动词第六章副词第七章介词第八章连词第九章感叹词第十章汉语中词的分类:实字和虚字第十一章实字的位置 第十二章虚字的位置 附录附录一混合笔画表附录二六书样表附录三易错字表附录四异体字附录五旧体字附录六俄汉、法汉、葡汉、英汉对音表附录七偏旁部首表附录八量词表附录九中国的天干地支周期表附录十谦称 表(口语中代替“我”“我们”“我的”“我们的”“您”“你们的”使用的词)附录十一恰克图俄罗斯商品名录附录十二恰克图中国商品名录附录十三勘误补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