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相对于已有的关于刘海粟的研究具有独到学术价值, 当前对刘海粟的研究缺少系统、宏观全面的梳理。该书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对刘海粟先生的各种艺术人生大事, 包括家庭背景、学习从艺经历、欧洲游学、创办上海美专、并入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等作了大量详实的补充, 其中还涉及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理论研究、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出版传播等项。本书以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严谨态度对过往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修订, 也剔除了部分讹传、错误, 为研究刘海粟先生的学者提供了刘海粟为人、为学的基础蓝本, 向众人展现了刘海粟的丰富经历, 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刘海粟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历史和现实的印迹,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丰富性和唯一性。其艺术人生不仅是中国美术界的范例,更是艺术界独特的象征,是中国艺术史上难得的财富。他在中华民国时代的重重阴霾包围中,在深刻考察东西方绘画的基础上,俯瞰东西方绘画发展的潮流,掌握艺术的普遍规律,扬弃糟粕、取精用宏、融会中西,成为我国画坛西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推陈出新的最早觉悟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胆识和力量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正确道路。他思想活跃,观念新颖,敢立潮头,敢于创新,亲历现场,涉及事件,交友结社,参会办展。他还独具胆识,学贯中西,游学海外、著书立说,写诗作画,不胜枚举。而且他的长寿也使他的丰富性愈加饱满,影响力愈加久远,进而也使得他的唯一性愈加凸显。在20世纪的中国文艺界,无论在艺术成就、美术教育还是社会活动中,刘海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辞典而言,它不应该简单地被看成是一部工具书,其实它更是一个潜在的智慧宝典。
主编:刘伟冬,1960 年 12 月生于江苏南通市,祖籍浙江宁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著者:陈天白,女,1988年1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201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江宏伟教授,获中国画硕士学位,2016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孔六庆教授,2020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合作导师刘伟冬教授。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民国美术史、艺术学理论。出版著作有《救亡美术:中国抗日战争美术作品精选集(1931-1945)》《重拾历史的碎片:中国艺术界抗战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