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了6篇历史城市地理学的学位论文,分别对兴文城、三台城、宜阳城、建始城、武鸣城、绥德城的兴起、演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且对这些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提出了建议,拓宽了城市史研究领域,丰富了历史城市地理研究,适应了当前地方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地方政府和城市史爱好者重视。
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
历史时期城市地理诸要素
的变化及其规律。古今中
外,各个时期的城市地理
要素是不同的,经常发生
变化。中国古代的城市地
理要素有城墙、护城河、
衙署、街道、文庙、社稷
坛、城隍庙、火神庙、龙
王庙、居民区、店铺、作
坊、农贸市场等。也有不
少城市没有城墙和护城河
。古代城市没有自来水,
人们只好掘井取水,或者
到河里取水,肩挑手提,
很不方便。城市街道一般
都是泥土路,条件好一点
的城市也只有石板路,人
们出行一般都是靠双脚走
路,比较艰难。衙署是政
府机关所在地。文庙其实
是学校,因为供奉和祭祀
孔子而称“文庙”。社稷坛
是祭祀土地神和农业神的
设施。城隍庙是供奉和祭
祀城市守护神的庙宇。古
代城市房屋基本上都是土
木结构,容易着火,所以
人们修建火神庙,经常祭
祀火神,祈求火神保佑。
龙王庙是供奉和祭祀水神
的庙宇。现代的城市地理
要素有政府机关、街道、
学校、商场、银行、居民
区、农贸市场、水电设施
、体育场、文化宫、图书
馆、电影院、公园、车站
等。除某些保留至今的古
城以外,现代城市一般没
有城墙和护城河,文庙、
社稷坛、火神庙、龙王庙
也都基本上消失了,工作
条件和生活设施越来越完
备,政治、经济和文化功
能不断增强,城市居民工
作和生活越来越方便。可
见,历史时期中国城市地
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与社会发展密
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
水平。
城镇化建设适应了现
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
城市不仅是其所在地区的
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
且是经济中心,可以带动
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
使周边地区经济融入城市
经济的发展轨道。不仅城
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
乡、镇政府所在地都是各
自乡或镇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中心,可以带动周边
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
从某种意义来说,城镇化
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改革
开发展,城镇人口大大增
加,农村人口大大减少,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
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城
镇人口就业难度较大、交
通拥堵、环境污染、历史
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等。总
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
件下,城市发展所遇到的
问题是不同的,解决这些
问题是城市建设者的责任
。
怎样解决城镇化建设
中遇到的问题呢?研究历
史城市地理,了解城市历
史,总结经验教训,是一
种必然的选择。我们在制
定城镇建设规划时,必须
熟悉城市和乡镇的历史,
要搞清楚哪些东西应该保
留,哪些东西应该改造,
哪些东西应该舍弃,哪些
东西应该增加等。只有这
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
城镇建设规划。那些具有
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
,如果被破坏了,就很难
恢复。即使恢复了,其价
值也大打折扣。城市要有
特色,必须有独特的文化
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发掘城市文化底蕴就是
建设城市文化、打造城市
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发
展城市旅游,利用历史文
化资源可以吸引外地游客
。要招商引资,就必须提
高城市知名度,也需要利
用历史文化资源。可见,
现代城市建设在很多方面
都需要历史城市地理学知
识,这种社会需要促使我
们开展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十几年以来,我一直
指导研究生从事历史城市
地理研究,撰写城市变迁
学位论文。截至今年6月
,已经完成28篇研究历史
城市地理的学位论文,其
中有22篇学位论文已经整
理出版,本辑收入的6篇
论文是去年和今年毕业的
学位论文。全面回顾这些
年来的教学历程,总结培
养研究生的经验教训,对
于我们今后指导研究生从
事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具有
重要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在读研究生可以从这些
往届学位论文中学习研究
方法,以这些论文为范本
,撰写学位论文。由于每
一篇学位论文都是研究一
个城市的历史地理,因此
,这些学位论文的具体内
容是完全不同的,反映了
各个城市的地理要素变化
情况,研究生可以从中学
到很多历史城市地理知识
。不仅如此,这些学位论
文研究各个城市的兴起和
演变过程,揭示城市地理
要素的变化规律,总结城
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当
前城市建设提出了有益的
建议,这些成果对地方政
府开展城镇化建设也是具
有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的
。我们这项工作得到了很
多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充
分肯定,受到他们的热烈
欢迎,他们纷纷要求我们
研究他们所在城市的历史
地理。这些积极反响极大
地鼓舞了我们,增强了我
们从事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的信心,促使我们继续开
展这项工作。
湖湘文化具有经世致
用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
继承这种传统,发扬光大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治学理念,倡导务实,
反对空谈,从城镇化建设
的客观需要出发,以解决
实际问题为使命,开展学
术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
的大地上,力图写出每一
座城市的历史地理,为城
镇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社
会发展服务,推动城镇化
建设,促进地方社会发展
。全国各地城市和乡村繁
荣之日,便是我们的美好
愿望实现之时。我们期待
各地城市在带动地方经济
、文化发展方面发
吉成名,湖南浏阳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民族地理研究基地负责人。社会兼职有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湖南省神农炎帝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民族研究特邀专、家、甘肃省龙文化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民俗史、中国盐业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中国崇龙习俗》《宋代食盐产地研究》《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等著作,主编《城市变迁研究》(第1、2辑)。其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兴文城变迁研究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和不足
二 兴文城的兴起
(一)兴文县建置沿革
(二)兴文城居民
(三)兴文城兴起的地理条件
(四)兴文城的建立
三 兴文城的演变
(一)兴文城空间形态演变
(二)兴文城人口变化
(三)兴文城经济发展
(四)兴文城文化发展
四 兴文城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兴文城的发展
(二)兴文城历史文化遗迹
(三)兴文城保护和发展建议
五 结语
三台城变迁研究/陈红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和不足
二 三台城的兴起
(一)三台县建置沿革
(二)三台城居民
(三)三台城兴起的地理条件
(四)三台城的建立
三 三台城的演变
(一)三台城空间形态演变
(二)三台城人口变化
(三)三台城经济发展
(四)三台城文化发展
四 三台城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台城的发展
(二)三台城历史文化遗迹
(三)三台城保护和发展建议
五 结语
宜阳城变迁研究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和不足
二 宜阳城的兴起
(一)宜阳县建置沿革
(二)宜阳城居民
(三)宜阳城兴起的地理条件
(四)宜阳城的建立
三 宜阳城的演变
(一)宜阳城空间形态演变
(二)宜阳城人口变化
(三)宜阳城经济发展
(四)宜阳城文化发展
四 宜阳城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宜阳城的发展
(二)宜阳城历史文化遗迹
(三)宜阳城保护发展建议
五 结语
建始城变迁研究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与不足
二 建始城的兴起
(一)建始县建置沿革
(二)建始城居民
(三)建始城兴起的地理条件
(四)建始城的建立
三 建始城的演变
(一)建始城空间形态演变
(二)建始城人口变化
(三)建始城经济发展
(四)建始城文化发展
四 建始城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建始城的发展
(二)建始城历史文化遗迹
(三)建始城保护和发展建议
五 结语
武鸣城变迁研究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和不足
二 武鸣城的兴起
(一)武鸣县建置沿革
(二)武鸣城居民
(三)武鸣城兴起的地理条件
(四)武鸣城的建立
三 武鸣城的演变
(一)武鸣城空间形态演变
(二)武鸣城人口变化
(三)武鸣城经济发展
(四)武鸣城文化发展
四 武鸣城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武鸣城的发展
(二)武鸣城历史文化遗迹
(三)武鸣城保护与发展建议
五 结语
绥德城变迁研究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和不足
二 绥德城的兴起
(一)绥德县建置沿革
(二)绥德城居民
(三)绥德城兴起的地理条件
(四)绥德城的建立
三 绥德城的演变
(一)绥德城空间形态演变
(二)绥德城人口变化
(三)绥德城经济发展
(四)绥德城文化发展
四 绥德城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绥德城的发展
(二)绥德城历史文化遗迹
五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