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长三角文化繁荣与高质量发展——2022年第三届“长三角文化论坛”论文集
定 价:130 元
- 作者:王永昌
- 出版时间:2023/10/1
- ISBN:9787308241489
-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127.5-53
- 页码: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本书稿以“新时代长三角文化繁荣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精选2022年长三角文化论坛上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四地专家学者吴光、徐儒宗、解力平等的论文54篇,按三省一市分四辑,涵盖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主题,形成合集出版。书稿的出版,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挖掘长三角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长三角故事,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三省一市文史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文史馆的职能作用,深入挖掘长三角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2019年5月,三省一市文史馆共同倡议举办“长三角文化论坛”,并分别于2019年、2020年在上海、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长三角文化论坛”。随着论坛持续举办,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影响力扩大,第三届“长三角文化论坛”共征集到论文82篇。受新冠疫情影响,尽管举办形式有了变化、会期作了压缩,但在沪苏皖文史馆鼎力支持下,第三届“长三角文化论坛”首次采用线上形式于2022年12月2日成功举办。
任何历史都是鲜活的现实,任何现实都是历史的有机延续。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血脉相连,相互之间绵连深厚、往来频繁。长三角区域的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海派文化等交相辉映、融合发展,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兴盛繁荣,一个地区也同样如此。长三角区域历史文化的厚重价值,既以过去岁月铺就的历史文脉为根基,也以当下彰显的“人文化育”的创新活力为标识,更以昭示辉光日新的美好未来为使命。积极挖掘、传承和运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时代课题和使命情怀。
本届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长三角区域文化繁荣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长三角历史文化与创新发展、长三角当代文化与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交流,旨在通过深入挖掘长三角区域千年文明中的人文精华,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推动传统文化的扬弃传承、转化创新,激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文化力量,为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财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长三角区域文化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和区域特点,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同样需要在交流借鉴中发展。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当下实践创造的新的时代文化需要积淀升华,各国各民族创造的世界文化需要交流互鉴,各地区的区域文化更需要在历史文化、时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价值,并且实现自己得以存在和进步的发展逻辑。文化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但也总是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交融中实现进步的。
研究长三角区域文化,我们同样需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需要坚持历史的、整体的观念,需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假如通过一届届“长三角文化论坛”和广大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对江南文化的特质和演进文脉有比较系统的梳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时代文化有更自觉自信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创造,对当今人类社会大变局中的世界文化有更多的理性回应和文化观照,并由此形成文化成果,那是令文化人欣慰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
我们有责任有情怀从文史、文化角度讲好中国故事和时代故事,也包括讲好长三角故事,以此为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创新力和全球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三角文化论丛》编委会,主要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四省市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有关领导和编辑工作人员组成,其中编委会主任王永昌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副主任、主编姜玉峰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
从吴越文化的历史经验看长三角共同富裕的文化动力
浙东实学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长三角文化繁荣
论浙东学派章学诚的“六经皆史”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兼谈长三角文化与外来文明的互鉴
关于共同富裕若干问题的思考
区域文化的深刻印迹——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化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戴复古真的“口不谈世事”吗?——谈南宋诗歌研究中一个流传已久的误解
文化赋能开发长三角数字内容产业的蓝海
浙东唐诗之路研究谱系的建构与探索
江南文化的历史荣光和时代使命
江南文化源流、特征及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
杭州宋词文化是长三角文化的一个亮点
弘扬人文之美化育精神富有
红色场馆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绿水青山”:长三角农村现代化的创新探索和重要路径
从文史大数据看古代浙江的文化地位
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江南style:水乡古镇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价值新意
长三角如何提升柔(软)实力
江南建筑文化共生与文化保护研究——以上海石库门建筑文化保护为例
从吴淞江到苏州河
晚清长三角地区的白话运动
儒商、儒商风采与当代长三角企业家
“隆万之变”与江南文化
苏中吴地唐诗经典之路初探——以扬州、南京、镇江、苏州为例
方孝孺与江南忠贞文脉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上海金融变迁
诗画江南
浙学与心学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
姑蔑新证——兼论两周时期的越、姑蔑、瓯越等诸越王陵
魅力江南的“器”与“道”
李白在江南
明清地域商贾与江南文学的互动
杜牧与长三角“唐诗之路”
博古旧家风——清代江南徽州籍收藏家述论
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内涵、传承与苏浙皖红色基地之旅
芜申运河: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通道
……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