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二章,全书从气候安全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的内涵、挑战和治理机制,并以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为案例,探讨了三位一体安全的区域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研究员。2010年上海社科新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部议题负责人。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同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2003年香港中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博士毕业,2011年在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做访问学者。代表英文专著为Global Warming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Diplo-macy(2008),代表中文专著为《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制度、博弈和应对》。丰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限容和创新:气候变化两人挑战的综合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气候变化谈判综合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的专题任务,同时主持了国家气象局、环保部、美国能源基金会、上海世博局等相关课题。
 
	第1章 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研究缘起
	1.1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研究背景
	1.2 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的文献学术史逻辑梳理
	1.3 文献评述
	1.4 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的研究框架和各章主要内容
	理论篇:气候安全背景下的能源、粮食和水安全
	导言
	第2章 气候安全与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
	2.1 气候安全概述:特征、治理现状
	2.2 气候安全影响下的水、能源、粮食安全概况
	第3章 全球水安全与治理发展
	3.1 水安全内涵演变
	3.2 主权思维下的水权认识发展
	3.3 当前全球水安全治理状况
	3.4 美国水外交霸权主义对水安全的影响
	第4章 全球能源安全与治理发展
	4.1 传统安全维度:生产国与消费国内外政治博弈
	4.2 能源运输过境安全
	4.3 能源金融价格稳定性安全
	4.4 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能源博弈
	第5章 国际粮食安全及治理发展
	5.1 国际粮食安全的研究发展
	5.2 当前粮食安全多元挑战
	5.3 粮食安全治理制度演变
	实践篇: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的区域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导言
	第6章 南亚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
	6.1 南亚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
	6.2 南亚国家可持续发展概况
	6.3 南亚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的安全建设
	6.4 南亚的安全纽带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对接
	第7章 东南亚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
	7.1 东南亚湄公河地区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挑战
	7.2 湄公河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与中国的参与
	7.3 澜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合作
	第8章 中亚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
	8.1 中亚地区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纽带
	8.2 中亚可持续发展进程
	8.3 中国在中亚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第9章 非洲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
	9.1 非洲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威胁影响深远
	9.2 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建设状况
	9.3 中非可持续发展合作应对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治理
	政策篇:可持续发展下的中国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应对和绿色领导力
	导言
	第10章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契合
	10.1 能源、粮食、水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2016—2019年)
	10.2 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气候安全的联动效应
	10.3 中国与不同类型国家的SDG指标比较
	第11章 全球治理下中国能源、粮食、水的安全应对
	11.1 全球能源安全治理下中国的应对
	11.2 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建设的路径选择
	11.3 中国参与全球水安全合作治理
	第12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能源-粮食-水”的绿色领导力构建
	12.1 中国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
	12.2 绿色“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能源-粮食-水”三位一体安全挑战
	12.3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能源-粮食-水”绿色领导力构建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