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宋韵文化与中国文学”” 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出版、媒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三个部分, 从语言学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薛道衡、欧阳修、朱熹等学者的文学理论看宋代的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唐诗、敦煌文本的翻译看中外文学交流中所显示的中外文化异同与融合。从以上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语言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蕴与独特审特点, 同时探讨传统文化借助语言传播对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走出去”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本研究立足地域、展望海外、联系国际, 试图实现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趋势研究相结合。
刘亚斌,男,1976年出生,江西安福人,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被《中国学术年鉴》收入,先后主持过国家和市级科研项目,参与过多次省(部)、市级项目合作。
一、宋韵文化与中国文学
理学与文学的体用不二:论朱熹的古文理论建构与批评建树 郝永
欧阳修为什么为自己辩护?——北宋士大夫文化创新性考析 杨柳
罗烨编纂《新编醉翁谈录》新论 孟夏
三种辩证 三重依据——论明清之际黄百家历志研究中的真理观 刘亚斌
薛道衡的诗歌艺术及其死因辨析 杨金梅
身体、家庭政治与小说叙事——从晚明生育知识看《金瓶梅词话》的求子之战 陈毓飞
明代浙中王门学者王宗沐的文章学思想研究 杜梅
传统与现代二重奏:杂糅并蓄的“《现代》派”诗论 王敏
二、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论宇文所安对唐诗的“文本细读” 樊宝英
敦煌本解梦书词语琐记 李倩
中古汉语“夫人”的考察 马丽
现代汉语“什么+抽象名词”式语用标记语的话语功能与形成动因 冯铮
欧化汉语理解度调查 温 涵 郑舒文
《大陆报》所载汉译《一千零一夜》研究 边茜
普通话“V完”的句法语义分析 景高娃
论词缀“头”的历时演变 孟奕辰
三、出版、媒介与中外文学交流
试论全面小康时代反贫困类图书的出版趋势 曾来海
高票房的秘密:电影中的强情绪研究 齐钢 李宁宇
“媒体向善”的边界、内涵与未来发展 邵静
“不婚现象”议题的纸媒报道研究 张超 徐胜
纯净、隐秘的镜子——里尔克《马尔特手记》中《淑女与独角兽》篇释义 陈芸
风景书写中的“乡愁”: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自塑形象 张萍
晚清西人与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萌蘖 赵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