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劳动力流动为切入点, 探讨现行财政体制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 针对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 在户籍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论证了在我国“用脚投票”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已逐渐畅通,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有助于地方政府改善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地方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其次, 本书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 还进一步探讨了阻碍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的体制障碍, 即偏向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应政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放小抓大”。
李承怡,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李承怡,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问题与基本观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五节 研究设计
第六节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关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本书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关于财政竞争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与财政支出竞争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地方财政竞争的制度背景与相关问题说明
第二节 财政支出竞争的理论模型设定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分权竞争与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模型分析
第四节 理论模型的若干扩展说明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对财政支出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微观数据估计劳动力的公共服务相对偏好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相对偏好与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公共服务、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房价资本化机制与显著程度分析
第三节 房价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机制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阻碍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的制度障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流动人口数据的特征事实分析
第三节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