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一般化的关系主体,家的文化性与国、个人的相对性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以家为始的伦理思想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的精神渊源,也是社会秩序的建构逻辑,对传统法秩序建构逻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解读,以及以此为基础实现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正是本文所期待达到的现实意义。本书聚焦于传统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尝试揭示其背后的思想动因,并以此为基础勾勒出传统社会秩序的建构逻辑。通过对家国思想的渊源、流变与发展变化及其内外动机的描述,可以沟通作为传统文化系统之核心的家国思想与传统社会秩序这两个社会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更能够在沟通清晰化过程中体现出的复杂性与偶在性特征的基础上,为传统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发展性、客观性乃至科学性提供论说之依据。
戴巍巍
202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哲学、法文化学、法社会学。多次参与、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参与、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并在CSSCI等权威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导论
一、视野
二、关注
三、方法
四、结构
章思想与秩序的社会学解读
节思想的复杂性与偶在性
一、思想的一般描述
二、思想的复杂性与偶在性
三、思想的结构
第二节社会秩序的复杂性与偶在性
一、秩序的复杂性
二、秩序的偶在性
三、秩序的结构:稳定期待的程式
第三节结构的一般类型法
一、法的功能解读
二、古代法与现代法:块状分化与功能分化
第二章文化意象中的家国思想
节文化中的个人、家与国
一、文化中的个人、家与国
二、功能主义的家与国
第二节家非家,国非国
一、家非家
二、国非国
第三节家国思想的精神内核
一、孝与名
二、易之变与不变
第三章家国思想的历史进化
节萌芽:夏、商、周三代哲学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神话思想
二、周代之礼
第二节诞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一、贵族文化向平民文化的传递
二、儒之名
第三节家国思想:伦理之序
一、百家相合的思想脉络
二、家国之理
第四章家国思想的规范结构:作为一般的一致性行为期待
节家国思想的一般化
一、仁的一般化功能
二、仁、义、礼、智、信的一般化功能
第二节家国思想的一致性
一、同一化机制所导致的不一致可能
二、家国思想的一致性表达
第五章家国秩序:稳定而有序的进化机制
节秩序的进化
一、法的进化
二、侥幸的进化结构
三、秩序的进化
第二节职业分殊与功能分化
一、块状分化与功能分化
二、职业分殊
第三节家国之序
一、以人为本
二、和谐之序
三、从思想到秩序
第六章家国秩序的现代法治意义
节以理服人与亲情关注
一、父慈子孝
二、夫妇之义
第二节和的法治功能
一、伦理祥和与法治现代化
二、和的法治兼容性价值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