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
定 价:46 元
- 作者:肖卫东 著
- 出版时间:2014/12/1
- ISBN:9787516153734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329.9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回顾了产业地理集聚理论的历史演进,构建了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分工一空间外部性理论分析框架,其中,分工是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逻辑起点,空间外部性是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核心。应用该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对农业地理集聚的分工源泉和空间外部性机制展开了系统、深刻的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农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的自然资源禀赋空间空间外部性一制度四维分析框架。接着,基于直观观察到的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现象,《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采用传统统计指标和方法、空间统计指标和方法,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细致刻画和实证研究;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根据理论剖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地区专业化和地理集聚加快和健康发展、优化中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政策建议。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与空问单元
一 研究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 空间单元
第三节 研究目标、方法与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与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农业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研究
第二节 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研究
一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二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类型的研究
三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研究
第三节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的相关文献研究
一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变化趋势的研究
二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一 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其成果
二 现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第三章 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理论演进
分工空间外部性视角
节 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逻辑起点:分工与专业化
一 斯密定理
二杨格定理
三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四 产业地理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
第二节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演进与产业地理集聚
一 新古典贸易理论
二 新贸易理论
三 新经济地理理论
第三节 分工、空间外部性与产业地理集聚
一 空间外部性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 空间外部性是解释产业地理集聚的关键性因素
三 空间外部性的来源:金融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
第四节 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分工一空间外部性理论模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地理集聚与农业分工深化、分工利益实现
节 斯密猜想与农业分工的有限性
一 农产品市场规模的狭小影响着农业的分工空间
二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交易费用制约着农业分工的扩展与深化
第二节 分工是农业经济增长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根本源泉
第三节 农业地理集聚与农业分工深化、分工利益实现
一 农业地理集聚是深化农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
二 农业地理集聚是农业分工利益和分工效率改善的空间实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地理集聚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
节 杜能的土地利用模型与农业地理集聚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理论适应于农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可行性
一 关于农业规模报酬递增
二 关于农产品冰山运输成本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一个垄断竞争模型
一 基本假设
二 消费者行为
三 区位与运输成本
四 生产者行为
五 农业工资率、价格指数和收入
六 瞬间均衡条件
第四节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数值示例
一 数值示例
二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运输成本
……
第六章 中国农业区域分工:地区专业化特征及变化趋势
第七章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第八章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问计量经济分析
第九章 研究结论、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